有范 >古诗 >经溱洧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7-18

经溱洧

唐代  白居易  

落日驻行骑,沉吟怀古情。
郑风变已尽,溱洧至今清。
不见士与女,亦无芍药名。

经溱洧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经溱洧翻译及注释

《经溱洧》是白居易在唐代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夕阳停驻骑马,沉思怀古之情。郑风的变迁已经结束,溱洧的水至今依旧清澈。不再见到贤士和美女,芍药也不再有名声。

诗意:
这首诗以落日驻行人的景象为开篇,描绘了作者在黄昏时骑马行进时停下来思考古代的情怀。在感叹郑风已经变迁结束后,诗人用溱洧来作比喻,表达了虽然时光流转,但自然界的景象却依旧保持着原本的状态。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教化不佳,贤士和美女难有出现的忧虑,也暗示了花儿不再有名声的寓意。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夕阳停驻的景象,表达了对古人和古代景物的思念和怀念之情。在人事物变迁的时代中,作者希望保留清澈的思想和美好的价值观。诗中的“溱洧”被用来表示自然界的清澈与纯粹,与人们的世俗之事相对比,展示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古代文化的向往之情。同时,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对时下社会风气不良的担忧和对道德风尚的感叹,具有一定的警示和批评意味。

总的来说,《经溱洧》通过描绘夕阳停驻的场景,展示了作者对古代文化和价值观的思考和怀念之情,并对现实的社会风气表达了一定的担忧和警示。这首诗艺术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社会变迁的思索,凸显了白居易深沉而独特的情感表达能力。

经溱洧拼音读音参考

jīng qín wěi
经溱洧

luò rì zhù xíng qí, chén yín huái gǔ qíng.
落日驻行骑,沉吟怀古情。
zhèng fēng biàn yǐ jǐn, qín wěi zhì jīn qīng.
郑风变已尽,溱洧至今清。
bú jiàn shì yǔ nǚ, yì wú sháo yào míng.
不见士与女,亦无芍药名。


相关内容:

从军行

灵岩寺

折柳枝

饿咏

忆江柳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长门怨
    宫殿沈沈晓欲分,昭阳更漏不堪闻。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 偶题
    微风和暖日鲜明,草色迷人向渭城。吴客卷帘闲不语,楚娥攀树独含情。红垂果蒂樱桃重,黄染花丛蝶......
  • 建昌江
    建昌江水县门前,立马教人唤渡船。忽似往年归蔡渡,草风沙雨渭河边。...
  • 上党奏庆云见
    飞龙久驭宇,真气尚兴云。五色传嘉瑞,千龄表圣君。从风忽萧索,依汉更氛氲。影彻天初霁,光鲜日......
  • 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
    手札八行诗一篇,无由相见但依然。君匡圣主方行道,我事空王正坐禅。支许徒思游白月,夔龙未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