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朱凤行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杜甫
2025-07-22

朱凤行

唐代  杜甫  

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
侧身长顾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劳。
下愍百鸟在罗网,黄雀最小犹难逃。
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

朱凤行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朱凤行翻译及注释

《朱凤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潇湘之山衡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只孤独的朱凤的形象,并通过朱凤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弱者命运的关切。

诗词的中文译文可以是:

君未见过潇湘山高峻,
山顶朱凤啼声嗷嗷。
侧身远远眺望群鸟,
羽翼垂落,嘴闭心劳。
怜悯百鸟困罗网,
黄雀虽小难逃脱。
愿与竹实与蝼蚁,
使鸱枭怒号满空调。

诗中通过描绘潇湘山的高峻和朱凤孤独的啼声,营造出一种凄凉压抑的氛围。诗人借用朱凤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不公以及弱者遭遇的关切和愤懑。他用“侧身长顾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劳”来描述朱凤长时间寻找同类而无果,孤独的境况,映射出社会中无助和被控制的弱者。

接下来,诗人提到“下愍百鸟在罗网,黄雀最小犹难逃”,表达了他对于社会中百姓受苦受役的同情和对于社会制度的不满。诗中的“罗网”象征着社会的陷阱和不公正,而黄雀作为最小的鸟儿,最容易受到伤害。

最后两句“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表达了诗人的愿望,他希望能够一方面关爱弱者,比如竹实和蝼蚁,另一方面激发鸱枭的愤怒,并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改变。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展示了杜甫对人们困境的深切关怀,也表达了他对于社会不公和弱者遭遇的不满,同时还反映了他希望能改变社会现状的愿望。这首诗以朱凤的形象塑造了一个鲜明的个体,将社会中的不公和弱者的命运通过细腻而有力的形象描绘出来,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朱凤行拼音读音参考

zhū fèng xíng
朱凤行

jūn bú jiàn xiāo xiāng zhī shān héng shān gāo, shān diān zhū fèng shēng áo áo.
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
cè shēn cháng gù qiú qí qún, chì chuí kǒu jìn xīn shén láo.
侧身长顾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劳。
xià mǐn bǎi niǎo zài luó wǎng,
下愍百鸟在罗网,
huáng què zuì xiǎo yóu nán táo.
黄雀最小犹难逃。
yuàn fēn zhú shí jí lóu yǐ, jǐn shǐ chī xiāo xiāng nù háo.
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


相关内容:

浪淘沙二首

裴端公使院,赋得隔帘见春雨

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

牡丹

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题凌云寺
    春山古寺绕沧波,石磴盘空鸟道过。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
  • 劳劳亭歌(在江宁县南十五里古送别之所,一名临沧观)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
  • 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
    画得江城登望处,寄来今日到长安。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将展书堂偏觉好,每来朝客尽......
  • 悼幼子
    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洒之北原上,不待秋......
  •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谁道此水广,狭如一匹练。江夏黄鹤楼,青山汉阳县。大语犹可闻,故人难可见。君草陈琳檄,我书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