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夜步堤上三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陈与义
2025-07-23

夜步堤上三首

宋代  陈与义  

世故生白发,意行无与期。
平生木上座,临老始相知。
月中沙岸永,岁暮河流迟。
留侯庙前柳,叶尽空离离。
百年信难料,剩赋奇绝诗。

夜步堤上三首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夜步堤上三首翻译及注释

《夜步堤上三首》是宋代陈与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夜步堤上三首

世故生白发,意行无与期。
平生木上座,临老始相知。
月中沙岸永,岁暮河流迟。
留侯庙前柳,叶尽空离离。
百年信难料,剩赋奇绝诗。

译文:
夜晚漫步在堤岸上,写下三首诗。
世间的纷争使人生白发,心中的行事却无法预期。
平生间,一直坐在木头上,直到年老才真正相知。
月亮照在沙岸上,永恒不变,岁末的河水流动缓慢。
在留侯庙前的柳树下,叶子已经几乎都离落了。
百年的人生难以预料,只剩下写下独特绝妙的诗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夜晚在堤岸上的漫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人提到了自己的白发,暗示他已经历了世间的沧桑和纷争,白发成为他经历的见证。然而,诗人认为人生中的行事往往是无法预料的,意图和结果之间存在着不确定性。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真正相知的渴望。他坐在木头上度过了大半辈子,直到年老才体会到真正的相知之情。这种相知可能是对他人的理解和共鸣,也可以理解为对自己内心的认知和体悟。

诗中描绘的月亮照在沙岸上,给人以永恒不变的感觉,而岁末的河流却流动缓慢。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描绘,暗示了老去的感觉和岁月的无情。河流的缓慢流动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渐进和沉淀。

留侯庙前的柳树象征着人世间的离别和变迁。柳树的叶子已经几乎都落尽,萧瑟的景象让人感叹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

最后,诗人提到百年的人生难以预料,只能剩下写下独特绝妙的诗作。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思考。在不确定的世界中,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写诗的方式表达出来,表明了诗人对艺术的执着和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夜晚漫步堤岸的景象,以及对世事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思考,以及对艺术表达和生命意义的探索。

夜步堤上三首拼音读音参考

yè bù dī shàng sān shǒu
夜步堤上三首

shì gù shēng bái fà, yì xíng wú yǔ qī.
世故生白发,意行无与期。
píng shēng mù shàng zuò, lín lǎo shǐ xiāng zhī.
平生木上座,临老始相知。
yuè zhōng shā àn yǒng, suì mù hé liú chí.
月中沙岸永,岁暮河流迟。
liú hóu miào qián liǔ, yè jǐn kōng lí lí.
留侯庙前柳,叶尽空离离。
bǎi nián xìn nán liào, shèng fù qí jué shī.
百年信难料,剩赋奇绝诗。


相关内容:

感怀

蒙知府宠示秋日郡圃佳制遂侍杖屦逍遥林水间

法驾导引

清明

蒙知府宠示秋日郡圃佳制遂侍杖屦逍遥林水间


相关热词搜索:上三
热文观察...
  • 夜步堤上三首
    人间睡声起,幽子方独步。倚杖看白云,亭亭水中度。十月雁背高,三更河流去。物生各扰扰,念此煎......
  • 夜步堤上三首
    旋买青芒鞋,去踏沙头月。争教冠盖地,着此影突兀。树寒栖鸟动,风转孤管发。月色夜夜佳,人生事......
  • 连雨书事
    九州逢连雨,萧萧稳送秋。龙公无乃倦,客子不胜愁。云气昏城壁,钟声咽寺楼。年年授衣节,牢落向......
  • 连雨书事
    风伯方安卧,云师亦少饕。气连河汉润,声到竹松高。老雁犹贪去,寒蝉遂不号。相悲更相识,满眼楚......
  • 连雨书事
    寒入薪刍价,连天两眼愁。生涯赤藤杖,契分黑貂裘。乌鹊无言暮,蓬蒿满意秋。同时不同味,世事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