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青玉案(用贺方回韵)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程垓
2025-07-27

青玉案(用贺方回韵)

宋代  程垓  

青玉案  

宝林岩畔凌云路。
记藉草、寻梅去。
咏绿书红知几度。
行云归后,碧云遮断,寂寞人何处。
一声长笛江天暮。
别后谁吟倚楼句。
匀面照溪心已许。
欲凭锦字,写人愁去,生怕梨花雨。

青玉案(用贺方回韵)作者简介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青玉案(用贺方回韵)翻译及注释

诗词:《青玉案(用贺方回韵)》
作者:程垓
朝代:宋代

宝林岩畔凌云路,
记藉草、寻梅去。
咏绿书红知几度,
行云归后,碧云遮断,
寂寞人何处。

一声长笛江天暮,
别后谁吟倚楼句。
匀面照溪心已许,
欲凭锦字,写人愁去,
生怕梨花雨。

中文译文:
在宝林岩旁的凌云路上,
记录过往,寻觅梅花而去。
吟咏着青绿的葱茏,红艳的花朵,不知经历了多少次。
行云归来后,碧云阻隔,
孤寂的人在何处?

一声长笛在江上天空中响起,
分别之后,谁倚在楼上吟唱诗句。
晶莹的面庞照亮了溪水,心已经承诺,
欲凭借绣字,书写人的忧愁离去,
生怕被梨花的雨淋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愁别绪的情感,通过景物描写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在别离中的思念和忧愁。

诗的开头描述了宝林岩旁的凌云路,暗示着诗人正行走在一条险峻的路上,象征着人生的旅途。诗人使用了“记藉草”和“寻梅去”来暗示自己在旅途中记录经历和寻找欢乐。接下来的两句“咏绿书红知几度,行云归后,碧云遮断”,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回忆,无论是欢乐还是忧伤,都已经被时间的流逝所掩盖。最后一句“寂寞人何处”,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迷失。

下半部分的诗句中,诗人用“一声长笛江天暮”来描绘别离时的情景,长笛的声音在江边的天空中回荡,预示着离别的悲哀。接下来的两句“别后谁吟倚楼句,匀面照溪心已许”,表达了诗人对别后远方友人的思念,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诗歌的向往。最后两句“欲凭锦字,写人愁去,生怕梨花雨”,表达了诗人希望以文字表达内心忧愁,但又担心被世事的变幻所湮没。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别离的离愁,以及对友情和诗歌的向往。诗人运用意象丰富的语言,使得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起伏和思绪纷扰。

青玉案(用贺方回韵)拼音读音参考

qīng yù àn yòng hè fāng huí yùn
青玉案(用贺方回韵)

bǎo lín yán pàn líng yún lù.
宝林岩畔凌云路。
jì jí cǎo xún méi qù.
记藉草、寻梅去。
yǒng lǜ shū hóng zhī jǐ dù.
咏绿书红知几度。
xíng yún guī hòu, bì yún zhē duàn, jì mò rén hé chǔ.
行云归后,碧云遮断,寂寞人何处。
yī shēng cháng dí jiāng tiān mù.
一声长笛江天暮。
bié hòu shuí yín yǐ lóu jù.
别后谁吟倚楼句。
yún miàn zhào xī xīn yǐ xǔ.
匀面照溪心已许。
yù píng jǐn zì, xiě rén chóu qù, shēng pà lí huā yǔ.
欲凭锦字,写人愁去,生怕梨花雨。


相关内容:

念奴娇(次郢州张推韵)

浣溪沙

蝶恋花(赠张守宠姬)

虞美人

醉蓬莱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望江南(过分水岭)
    征骑远,千里别沙阳。泛碧斋傍凝翠阁,栖云寺里印心堂。回首意茫茫。分水岭,烟雨正凄凉。南望瓯......
  • 丑奴儿(醉中有歌此诗以劝酒者,聊隐括之)
    晚来云淡秋光薄,落日晴天。落日晴天。堂上风斜画烛烟。从渠去买人间恨,字字都圆。字字都圆。肠......
  • 清平乐
    方池小小。风扌习玻璃皱。数朵荷花开更好。把住薰风一笑。芳容淡注胭脂。亭亭翠盖相依。只欠一双......
  • 木兰花令
    黔中士女游晴昼。花信轻寒罗袖透。争寻穿石道宜男,更买江鱼双贯柳。竹枝歌好移船就。依倚风光垂......
  • 水龙吟(雪)
    小轩潇洒清宵午,风正紧、门深闭。藜床危坐,竹窗频听,春虫扑纸。灯烬垂红,篆烟消碧,衣轻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