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奉寄崔伯易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令
2025-07-28

奉寄崔伯易

宋代  王令  

功业尝闻亦有时,可能天命出依违。
终看世态真何道,不得吾心自合归。
廊庙得逢应有义,草茅虽老尚知非。
秋来客况无他异,时向西风诵式微。

奉寄崔伯易作者简介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奉寄崔伯易翻译及注释

诗词:《奉寄崔伯易》
朝代:宋代
作者:王令

功业尝闻亦有时,
可能天命出依违。
终看世态真何道,
不得吾心自合归。

廊庙得逢应有义,
草茅虽老尚知非。
秋来客况无他异,
时向西风诵式微。

中文译文:
曾经听闻有时候,功业也会受到命运的影响。
最终看透了世俗的真相,不再追求与自己内心的契合。

在庙堂之中,只有遇到应有的义士,
草茅虽然老朽,但仍能辨别是非。
秋天来临,客人们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逐渐式微的时候,正逢西风吹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功业和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世俗的看透和内心的归属感。作者认为,即使是努力和奋斗,也可能受到命运的制约和干扰。他觉得人们应该看清世间的真相,不再追求与自己内心的契合,从而摆脱世俗的束缚。

在庙堂之中,只有遇到真正有道德和义气的人才能得到认可和尊重。即使是草茅,虽然年老,但仍然能够辨别是非,显示出一种内在的洞察力。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暗示人们应该保持自己的良知和清醒,不被外界的诱惑和腐败所动摇。

在诗的结尾,作者以秋天来临的景象来象征时光逝去,人事渐行渐远。客人们都变得平凡无奇,再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是对时光流转和人事更替的描绘,也暗示着人们的功业和价值会逐渐式微。西风吹拂,不仅带来了秋天的凉意,也象征着事物的衰落和消逝。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功业、命运、世俗和内心归属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它呈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思想境界,鼓励人们保持清醒和正直,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

奉寄崔伯易拼音读音参考

fèng jì cuī bó yì
奉寄崔伯易

gōng yè cháng wén yì yǒu shí, kě néng tiān mìng chū yī wéi.
功业尝闻亦有时,可能天命出依违。
zhōng kàn shì tài zhēn hé dào, bù dé wú xīn zì hé guī.
终看世态真何道,不得吾心自合归。
láng miào dé féng yīng yǒu yì, cǎo máo suī lǎo shàng zhī fēi.
廊庙得逢应有义,草茅虽老尚知非。
qiū lái kè kuàng wú tā yì, shí xiàng xī fēng sòng shì wēi.
秋来客况无他异,时向西风诵式微。


相关内容: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二耒答鎛三首

大舟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二耒答鎛三首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二耒答鎛三首

答王簿正叔


相关热词搜索:崔伯
热文观察...
  • 寒林石屏
    虢山之远数千里,虢石之重难将持。舟车虢来每苦重,釜盎尚弃不肯携。苟非世尚且奇怪,孰肯甚远载......
  • 寄介甫
    已推事业皆归命,空有文章自满家。借使牛羊虽有责,岂于凤鸟独无嗟。人留孟子皆非道,客议扬雄正......
  • 寄崔伯易
    扰扰闾巷士,过我何所为。屡来徒我烦,不来我弗思。少年乐知闻,喜与客子随。晚岁事恬默,与世益......
  • 寄介甫
    天门廉陛郁巍巍,势利宁无淡泊讥。谁与跖徒争有道,好思吾党共言归。古人踽踽今何取,天下滔滔昔......
  • 寄吕惠卿吉甫兼简林伯通
    踆踆门外马,客至知谓谁。昔面尚未逢。那论心相知。揖客拜上堂,谢客辱弗遗。寒暑相问酬,唯诺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