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答陈拾遗赠竹簪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张九龄
2025-07-27

答陈拾遗赠竹簪

唐代  张九龄  

写人  赞美  

与君尝此志,因物复知心。
遗我龙钟节,非无玳瑁簪。
幽素宜相重,雕华岂所任。
为君安首饰,怀此代兼金。

答陈拾遗赠竹簪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答陈拾遗赠竹簪翻译及注释

中文译文:
回答陈拾遗送来的竹簪
与你曾有相同的志向,因为物品而更了解你的心意
你送给我一个龙钟的节令,不是没有玳瑁制作的簪子
静谧素雅的簪子最适合彼此珍重,雕琢华丽的簪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担当
作为给你的安全装饰,我将珍藏这份代表与金子同样贵重的情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写给陈拾遗回答他送来竹簪的一首诗。诗人表达了对陈拾遗的感激之情,并对这份礼物进行了赞美和赏析。

诗中的“与君尝此志,因物复知心”表达了与陈拾遗有相同理想和志向的,因为送来的物品而更能明白对方的心意。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认可和赞同陈拾遗所追求的价值观和目标。

“遗我龙钟节,非无玳瑁簪”是描述诗人得到的礼物,用来形容簪子的华丽和珍贵。龙钟节象征高贵,而非无玳瑁簪说明簪子的材质也是珍贵的。

接下来的两句“幽素宜相重,雕华岂所任”表达了诗人认为素雅而不张扬的簪子更适合双方珍重,华丽而雕琢的簪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和驾驭的。

最后两句“为君安首饰,怀此代兼金”表达了诗人将这份礼物当作一种装饰品,代表了对陈拾遗深深的情感并视之如黄金一样珍贵。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陈拾遗的友情以及对礼物的重视之情。

整首诗流畅明快,语言简洁,表达了诗人对陈拾遗的感激之情和对送来的竹簪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将这份礼物视作情感的代表并予以珍藏的决心。

答陈拾遗赠竹簪拼音读音参考

dá chén shí yí zèng zhú zān
答陈拾遗赠竹簪

yǔ jūn cháng cǐ zhì, yīn wù fù zhī xīn.
与君尝此志,因物复知心。
yí wǒ lóng zhōng jié, fēi wú dài mào zān.
遗我龙钟节,非无玳瑁簪。
yōu sù yí xiāng zhòng, diāo huá qǐ suǒ rèn.
幽素宜相重,雕华岂所任。
wèi jūn ān shǒu shì, huái cǐ dài jiān jīn.
为君安首饰,怀此代兼金。


相关内容:

赋尚书

相和歌辞·铜雀妓

杂曲歌辞·剑南臣

舞曲歌辞·独漉篇

道逢乡人笑仆驺马之瘦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在郡秋怀二首
    秋风入前林,萧瑟鸣高枝。寂寞游子思,寤叹何人知。宦成名不立,志存岁已驰。五十而无闻,古人深......
  • 登泰山日观峰
    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正视刺我目,攒集如剑锋。照曜万物兴,磨灭万......
  • 相和歌辞·莫愁曲
    草生陇坂下,鸦噪城堞头。何人此城里,城角栽石榴。青丝系五马,黄金络双牛。白鱼驾莲船,夜作十......
  • 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
    姑苏台畔去,云壑付清机。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松门正投宿,竹笠带余晖。谁爱杼山句,使君应......
  • 杂曲歌辞·双带子
    私言切语谁人会,海燕双飞绕画梁。君学秋胡不相识,妾亦无心去采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