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濯缨亭在吴兴南门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范成大
2025-07-24

濯缨亭在吴兴南门外

宋代  范成大  

凄风急雨脱然晴,当道横山似见迎。
野水茫茫何用许,斓供游子濯尘缨。

濯缨亭在吴兴南门外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濯缨亭在吴兴南门外翻译及注释

诗词:《濯缨亭在吴兴南门外》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凄风急雨脱然晴,
当道横山似见迎。
野水茫茫何用许,
斓供游子濯尘缨。

中文译文:
凄凉的寒风和急切的雨突然停歇,
在大道旁边的横山似乎迎接着我。
茫茫的野水,又有什么用途呢?
斑斓的供奉让游子洗净尘埃所佩戴的缨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雨后晴空的景象,以及在吴兴南门外的濯缨亭。作者范成大通过表达自然景观和人物的心境,传达了一种无奈和思乡之情。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凄风急雨突然停止,晴空万里的景象。这种突变的天气暗示着诗中的主人公可能是在旅途中,遭遇了恶劣的天气,而现在天气转好了。

接着,诗中出现了“当道横山似见迎”的描写。这句话暗示着主人公在路上遇到了一座横山,它仿佛在迎接着主人公的到来。这里的横山可能是指大道旁边的一座山峰,也可以理解为旅途中的一个障碍或困境。

第三句“野水茫茫何用许”,表达了主人公对茫茫野水的疑问和无奈。野水暗示着主人公所处的环境荒凉而辽阔,而他不能停留,不得不继续旅途。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主人公对自己的处境感到困惑和无奈。

最后一句“斑斓供游子濯尘缨”,描述了主人公在濯缨亭这个地方洗净佩戴的缨络。斑斓的供奉可能指的是濯缨亭上的装饰物,也可以理解为主人公心中的美好幻想。游子洗净尘埃,意味着主人公希望通过洗去尘埃来净化自己,摆脱困境。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和主人公的心境为线索,表达了游子在旅途中的孤寂和思乡之情。作者通过抒发情感和描绘景物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诗词充满了离愁和渴望的氛围,给人以深思和共鸣的空间。

濯缨亭在吴兴南门外拼音读音参考

zhuó yīng tíng zài wú xīng nán mén wài
濯缨亭在吴兴南门外

qī fēng jí yǔ tuō rán qíng, dāng dào héng shān shì jiàn yíng.
凄风急雨脱然晴,当道横山似见迎。
yě shuǐ máng máng hé yòng xǔ, lán gōng yóu zǐ zhuó chén yīng.
野水茫茫何用许,斓供游子濯尘缨。


相关内容:

自嘲二绝

灼艾

早衰

渚宫野步题芳草

早发周平驿,过清烈祠下


相关热词搜索:吴兴濯缨南门
热文观察...
  • 自嘲二绝
    恶声恶色横相干,觌面须臾万箭攒;有客痴聋都不动,方知我被见闻漫。...
  • 自宁国溪行至宣城,舟人云凡百八十滩
    波惊石险夜喧雷,晓泊旗亭笑眼开。休问行人缘底瘦,适从百八十滩来。...
  • 自天平岭过高景庵
    卓笔峰前树作团,天平岭上石成关。绿阴匝地无人过,落日秋蝉满四山。...
  • 自咏瘦悴
    皮下多无肉,秋来瘦不禁。骨棱春焙銙,筋蹙海山沉。虮虱从何有,蚊蝇枉见侵。惟余老筇杖,相伴两......
  • 自箴
    有对易成畛域,无情那有从违。痴人妄认逆境,平地自生铁围。白傅病犹牵爱,晃公老未断嗔。莫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