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至第四铺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3

至第四铺二首

宋代  梅尧臣  

轻舟已过第四铺,忆著阳关末尾声。
怊惆杜公行底急,白醪何处得同倾。

至第四铺二首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至第四铺二首翻译及注释

诗词:《至第四铺二首》
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代

轻舟已过第四铺,
忆著阳关末尾声。
怊惆杜公行底急,
白醪何处得同倾。

中文译文:
轻舟已经驶过了第四个驿站,
回忆起阳关的最后一声。
心情烦闷,杜公的行程非常紧迫,
白醪酒可以在何处共同饮尽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诗人的旅途经历和内心感受。诗人乘坐轻舟经过第四个驿站,回首追忆阳关的最后一声。这里的阳关可以理解为阳关大道,是通往边疆的要道,象征着远行的边塞之地。阳关末尾的声音也许指的是边关的警钟声或者守军的号角声,给人一种离别和别离的感觉。

诗人的心情感到怅惆不安,杜公的行程非常紧迫。杜公可能是指杜甫,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著称。诗人怀念杜甫的行踪,或许是因为杜甫在他的诗中抒发了对边塞生活的思考和关切。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寂寥和孤独。白醪是一种清淡的酒,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诗人想寻找一个可以共同倾诉的知己,但却无从得知何处可以找到。诗人对于旅途中的孤独和迷茫感到无奈。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思绪和情感,描述了边塞旅途中的别离和寂寥,传达了对于远行和边塞生活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反映出宋代边塞的艰辛和诗人对于杜甫的崇敬与怀念。

至第四铺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zhì dì sì pù èr shǒu
至第四铺二首

qīng zhōu yǐ guò dì sì pù, yì zhe yáng guān mò wěi shēng.
轻舟已过第四铺,忆著阳关末尾声。
chāo chóu dù gōng xíng dǐ jí, bái láo hé chǔ dé tóng qīng.
怊惆杜公行底急,白醪何处得同倾。


相关内容:

至第四铺二首

植栀子树二窠十一本於松侧

昭亭潭上别弟

昭亭山

昭亭别施度支


相关热词搜索:二首
热文观察...
  • 至灵壁镇於许供奉处得杜挺之书及诗
    去冬过寻历阳守,江沙半遮当利口。口头沙蹙浪如山,浦漵排舟鱼贯柳。却畏浪高难苦留,闻解符来时......
  • 重过瓜步山
    魏武赋忘归,孤军处山顶。虽邻江上浦,凿岩山巅井。岂是欲劳兵,防患在萌颖。我昔常登临,徘徊爱......
  • 种药
    云外阳翟山,实与嵩少接。山中采药人,能自辨苗叶。当须斸其根,以遂素所惬。野箨包旧土,远置风......
  • 忠上人携王生岵砚夸余云是定州汉祖庙上瓦为
    砚取汉庙瓦,谁恤汉庙隳。重古一如此,吾今对之悲。既宝若圭璧,未知为用时。...
  • 重送祖择之北使
    文章世德已能传,得桂高枝二十年。持节欲同苏武劲,下帷曾似董君贤。衣裘衽领无嫌左,饮食杯盂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