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昭亭潭上别弟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3

昭亭潭上别弟

宋代  梅尧臣  

从来潭上别,先养故山祠。
却入舟中饮,无令盏尽迟。
须拚一日醉,便作数年期。
落日马嘶急,岸傍人散时。

昭亭潭上别弟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昭亭潭上别弟翻译及注释

诗词:《昭亭潭上别弟》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从来潭上别,先养故山祠。
却入舟中饮,无令盏尽迟。
须拚一日醉,便作数年期。
落日马嘶急,岸傍人散时。

中文译文:
一直以来在潭上与亲弟弟分别,首先要前往故山的祠堂祭拜。
然后进入船中畅饮,不让酒杯的酒倒得太慢。
必须一日之间尽情地醉倒,才能度过数年的离别时光。
夕阳西下,马嘶声匆忙,岸边的人们也开始散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亲弟弟在昭亭潭上分别的情景。诗人首先提到了自己在离别之前会前往故山的祠堂祭拜,可见他对故乡和祖先的尊重和怀念之情。然后,他们一起登上船,在船中畅饮。诗人希望酒杯里的酒不要倒得太慢,意味着他们想尽情享受与亲弟弟相聚的时光。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们的离别之痛。他们决定要在一天之内尽情地醉倒,以此来减轻分别的痛苦,并希望这样的醉意可以延续数年。这种酒后的豪情和无畏态度展示了诗人对于离别的坚强和乐观。

最后两句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象,夕阳西下,马嘶声匆忙,岸边的人们也开始离去。这些景象与诗人与亲弟弟的离别形成了对比,加深了离别之情的伤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情景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展现了诗人积极应对离别的态度和对离别时光的珍视。

昭亭潭上别弟拼音读音参考

zhāo tíng tán shàng bié dì
昭亭潭上别弟

cóng lái tán shàng bié, xiān yǎng gù shān cí.
从来潭上别,先养故山祠。
què rù zhōu zhōng yǐn, wú lìng zhǎn jǐn chí.
却入舟中饮,无令盏尽迟。
xū pàn yī rì zuì, biàn zuò shù nián qī.
须拚一日醉,便作数年期。
luò rì mǎ sī jí, àn bàng rén sàn shí.
落日马嘶急,岸傍人散时。


相关内容:

昭亭山

昭亭别施度支

招隐堂寄题乐郎中

张圣民席上听张令弹琴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四石楼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植栀子树二窠十一本於松侧
    举世多植梨,而我学种栀。颜色固不别,良苦诚异宜。团团绿阶侧,岂畏秋风吹。同心谁可赠,为咏昔......
  • 至第四铺二首
    第四铺前风雨急,搭河过尽不忧滩。却愁蓬漏沾征橐,始信人间行路难。...
  • 至第四铺二首
    轻舟已过第四铺,忆著阳关末尾声。怊惆杜公行底急,白醪何处得同倾。...
  • 至灵壁镇於许供奉处得杜挺之书及诗
    去冬过寻历阳守,江沙半遮当利口。口头沙蹙浪如山,浦漵排舟鱼贯柳。却畏浪高难苦留,闻解符来时......
  • 重过瓜步山
    魏武赋忘归,孤军处山顶。虽邻江上浦,凿岩山巅井。岂是欲劳兵,防患在萌颖。我昔常登临,徘徊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