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雨花台诗意和翻译_清代诗人乾隆
2025-07-18

雨花台

清代  乾隆  

据阜高台俯井闾,讲经因以得名诸?
维摩已是为糟粕,梁武真成拾唾余。

雨花台翻译及注释

《雨花台》是清代乾隆帝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据阜高台俯井闾,
讲经因以得名诸?
维摩已是为糟粕,
梁武真成拾唾余。

诗词的意境和赏析如下:

《雨花台》描述了乾隆帝站在高台上俯瞰着下面的村庄和井闾(指井口和房屋),思考着一些问题。诗中提到了"讲经",这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法,也暗指了人们追求智慧和真理的努力。乾隆帝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为什么这座高台因为讲经而得名(指"雨花台"的由来),这是对历史背后的原因和意义的思考。

下一句"维摩已是为糟粕",表达了乾隆帝对传统修行方法的质疑。"维摩"指的是佛教经典《维摩诘经》,乾隆帝认为其中的内容已经变成了无用的糟粕,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最后两句"梁武真成拾唾余",指的是历史上的梁武帝。梁武帝是南朝梁朝的开国皇帝,他对佛教持有虔诚的态度,追求佛教的教义。然而,乾隆帝认为梁武帝对佛教的推崇已经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只剩下了一些枝节和琐碎的事物。

整首诗词表达了乾隆帝对宗教修行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反思。他通过对讲经、佛教经典和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于人们对待信仰和历史的虚浮和表面化的批评。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乾隆帝对于真理和智慧的追寻和对于虚伪的反思。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展示了乾隆帝作为一位皇帝和文人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雨花台拼音读音参考

yǔ huā tái
雨花台

jù fù gāo tái fǔ jǐng lǘ, jiǎng jīng yīn yǐ dé míng zhū?
据阜高台俯井闾,讲经因以得名诸?
wéi mó yǐ shì wèi zāo pò, liáng wǔ zhēn chéng shí tuò yú.
维摩已是为糟粕,梁武真成拾唾余。


相关内容:

避暑山庄

卢沟晓月

纪实

《日下旧闻考

《日下旧闻考


相关热词搜索:雨花台
热文观察...
  • 检近稿偶志
    少小学为文,韩苏有卓型,别裁及诗格,李杜真前旌。立言人所志。见道羌孰能,自读宋儒书,始知朱......
  • 读项羽纪
    鹿走荒郊壮士追,蛙声紫色总男儿。拔山扛鼎兴何暴,齿剑辞骓志不移。天下不闻歌楚些,帐中唯见叹......
  • 书法中最喜黄庭坚笔意因而有作
    羲之称书圣,诸体无不有。齐梁作者无,李唐推颜柳,惜哉世已远,赝者十之九。宋元差可寻,翰墨出......
  • 采莲曲
    薰风拂池塘,明霞映洲渚,荡漾木兰船,采莲不知暑。莲花如锦叶如盖,芳香自送摇清籁,疑有天孙为......
  • 范宽秋林萧寺图
    禅有南宗及北宗,画家笔法与之同。限于地气因殊风,北之巨擘华原翁。秋山丛樾凡几重,林凹萧寺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