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咏蜡梅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赵蕃
2025-07-21

咏蜡梅

宋代  赵蕃  

蜡梅初看十日前,黄深紫鲜香欲然。
要充铜瓶顿棐几,欲折罢折还加怜。
蜡梅重看十日后,黄淡紫蔫香欲覆。
是当雪砌与霜檐,欲开未开咸未就。
山叟山居山径荒,只有竹树参天长。
浮花不省著老眼,此物未免搜枯肠。
云消霜熟冬行莫,凛日凝天应有数。
蜡梅引破春风路,红洁缃繁看树树。

咏蜡梅作者简介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咏蜡梅翻译及注释

《咏蜡梅》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赵蕃。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蜡梅初看十日前,
黄深紫鲜香欲然。
要充铜瓶顿棐几,
欲折罢折还加怜。

蜡梅重看十日后,
黄淡紫蔫香欲覆。
是当雪砌与霜檐,
欲开未开咸未就。

山叟山居山径荒,
只有竹树参天长。
浮花不省著老眼,
此物未免搜枯肠。

云消霜熟冬行莫,
凛日凝天应有数。
蜡梅引破春风路,
红洁缃繁看树树。

诗意和赏析:
《咏蜡梅》通过描绘蜡梅花的生长过程,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物华天宝的珍爱之情。诗中展现了作者对蜡梅花初开时的美丽景象,以及其逐渐蔫谢的过程。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蜡梅的短暂美丽,也寓意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

首节描绘了蜡梅初开时的景象,黄色、深紫色和鲜香交织在一起,给人以愉悦的感觉。作者希望将这美丽的蜡梅花采摘回家,但又舍不得摘下来,体现了对其的怜爱之情。

第二节描述了蜡梅花渐渐凋谢的过程,黄色逐渐变淡,紫色也蔫谢了。作者用雪砌和霜檐来形容蜡梅花,意味着它们应该在寒冷的冬天中开放,但它们尚未完全绽放。这种未就的状态增添了一种憧憬和期待的情绪。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山居的景象,只有竹树参天,山径荒芜。山叟并不去注意那些飘逸的花朵,因为他的眼睛已经老了。这里通过山叟的形象,暗示了人们对于世俗繁华物欲的超然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然之美。

最后两句以冬天的景象作为衬托,描绘了蜡梅引领着春风,红色和洁白的花朵在枝头繁盛。这里蜡梅成为了冬季中孤勇开放的象征,传递出生命力的顽强和对春天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蜡梅花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美丽和变化,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以及对岁月流转的思考。同时,通过对山居和冬天景象的描绘,也体现了作者追求宁静和超脱尘世的心境。

咏蜡梅拼音读音参考

yǒng là méi
咏蜡梅

là méi chū kàn shí rì qián, huáng shēn zǐ xiān xiāng yù rán.
蜡梅初看十日前,黄深紫鲜香欲然。
yào chōng tóng píng dùn fěi jǐ, yù zhé bà zhé hái jiā lián.
要充铜瓶顿棐几,欲折罢折还加怜。
là méi zhòng kàn shí rì hòu, huáng dàn zǐ niān xiāng yù fù.
蜡梅重看十日后,黄淡紫蔫香欲覆。
shì dāng xuě qì yǔ shuāng yán, yù kāi wèi kāi xián wèi jiù.
是当雪砌与霜檐,欲开未开咸未就。
shān sǒu shān jū shān jìng huāng, zhǐ yǒu zhú shù cān tiān cháng.
山叟山居山径荒,只有竹树参天长。
fú huā bù xǐng zhe lǎo yǎn, cǐ wù wèi miǎn sōu kū cháng.
浮花不省著老眼,此物未免搜枯肠。
yún xiāo shuāng shú dōng xíng mò, lǐn rì níng tiān yìng yǒu shù.
云消霜熟冬行莫,凛日凝天应有数。
là méi yǐn pò chūn fēng lù, hóng jié xiāng fán kàn shù shù.
蜡梅引破春风路,红洁缃繁看树树。


相关内容:

永丰令括苍章君尉上蔡谢君以淳熙改元二月晦

因送王亢宗便寄

因诚斋寄张三十叔

弋阳陆行

弋阳道中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永和道中怀成父
    风帆十幅空百滩,布衾高卧宁知寒。连明风雨晓增剧,叹我山行逢路难。...
  • 咏牡丹
    洛下谁移致,江南种得成。高株非自接,径尺信能盈。恨匪坚牢质,漫令城国倾。未宜贫舍有,风起莫......
  • 咏晴
    败屋两三间,随僧且住山。诗无一朝废,官有十年闲。日上花明野,鸡啼门掩关。春风从草草,老态已......
  • 咏晴
    冥冥十日雨,不见海棠梨。霁色晨初上,禽声乐可知。春衣犹故褐,薄饭只朝虀。自信端如此,流行任......
  • 用老谢丈立春韵赠周文显蕃与文显以癸巳岁是
    时序飞腾不贷人,相从还此赋迎春。只言世态有凉燠,须信吾曹无故新。长句能同李白好,为儒未许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