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闻逆虏近淮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曹勋
2025-07-25

闻逆虏近淮

宋代  曹勋  

壬午收亨运,余屯未肯林。
风烟淮水近,天地老身愁。
虏意骄如昨,江干景易秋。
得闲如自若,心在一扁舟。

闻逆虏近淮作者简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闻逆虏近淮翻译及注释

《闻逆虏近淮》是宋代诗人曹勋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闻到敌寇逼近淮河,
时逢壬午年运转旺盛,
我仍然滞留在未肯离去的林中。
风烟笼罩淮水,宛如天地老者的忧愁。
敌军嚣张气焰犹如昨日,
江岸秋景万象更新。
在闲暇时,我如同自由自在的小舟,
心灵在其中自由驰骋。

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淮河附近的境况和内心情感。诗的开头提到了敌寇逼近淮河,壬午年运转旺盛,这暗示了战乱时期的动荡和困扰。接着,作者表达了自己仍滞留在林中的态度,暗示他对离开此地的不愿和迟疑。

诗中的风烟和淮水形容了周围的景色,而将其与天地老者的忧愁相联系,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压抑。敌军的嚣张态度与江岸秋景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时光的流转和世事的更迭。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闲暇时的自在和宁静,以及内心的自由感受。小舟象征着自由和独立,作者将自己比作其中的心灵,表达了心境的宁静和自由。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作者在战乱时期的困扰和忧愁,以及对自由和宁静的渴望。同时,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时光变迁和世事更替的主题,以及人们在动荡中寻求内心安宁的心理状态。整首诗既表达了时代背景下的个人情感,又具有普遍的思想意义,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闻逆虏近淮拼音读音参考

wén nì lǔ jìn huái
闻逆虏近淮

rén wǔ shōu hēng yùn, yú tún wèi kěn lín.
壬午收亨运,余屯未肯林。
fēng yān huái shuǐ jìn, tiān dì lǎo shēn chóu.
风烟淮水近,天地老身愁。
lǔ yì jiāo rú zuó, jiāng gān jǐng yì qiū.
虏意骄如昨,江干景易秋。
dé xián rú zì ruò, xīn zài yī piān zhōu.
得闲如自若,心在一扁舟。


相关内容:

团扇歌

涂中寒食

高楼月

寒北行

泛湖次柳洲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闻逆虏
热文观察...
  • 闲过小圃督治冬蔬
    山园乘兴便忘归,羽静关情万事非。落叶翻江垂露纲,小梅藏白倚苔矶。等看朔雪连云密,数得栖鸦几......
  • 项王歌
    提三尺兮臣诸侯,争天下兮裂九州。时不得兮绝淮流,江虽可渡兮吾何求,宁斗死兮羞汉囚。...
  • 效寒山体
    嗟我世间人,有山只暂聚。富贵空中花,遇合风里絮。夜夜植业种,朝朝奔苦趣。佛有妙莲花,读取平......
  • 效寒山体
    嗟我世间人,强有六亲念。看子是恶少,目妒作美艳。分香且供佛,有财莫言俭。俯仰即异世,六尺那......
  • 谢崇上人惠新茶
    春入闽溪草木香,灵芽一夕一丝长。上人自是春风手,分与闲人齿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