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为茭桥居士作念念即佛颂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黄庭坚
2025-07-18

为茭桥居士作念念即佛颂

宋代  黄庭坚  

诸介心内,众生心心作佛。
众生心中,诸佛念念证真。
君言诸佛无相,山鬼窟里安葬。
即今十二时中,是谁随波逐浪。

为茭桥居士作念念即佛颂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为茭桥居士作念念即佛颂翻译及注释

《为茭桥居士作念念即佛颂》是宋代黄庭坚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诸介心内,众生心心作佛。
众生心中,诸佛念念证真。
君言诸佛无相,山鬼窟里安葬。
即今十二时中,是谁随波逐浪。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佛教的思想和哲理。诗人黄庭坚通过表述心境和佛教信仰,探讨了众生和佛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迷茫和困惑。

赏析:
1.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字字珠玑。通过对众生和佛之间的关系的思考,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个体意识的境界,认为众生的内心都有成佛的潜力。
2. 诗中提到的"诸介心内"和"众生心中"表达了一种内在的修行和体悟,将佛性视为每个人内心的种子,只要心中念念相应佛法,就能证悟真理。
3. 诗中涉及到君言诸佛无相和山鬼安葬的意象。君言诸佛无相,指的是有人批评佛像无法体现佛的真实面貌。而山鬼安葬则象征着对佛法的无知和误解。
4. 最后两句"即今十二时中,是谁随波逐浪"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反思。诗人质问谁能在纷繁世事中保持清醒和超脱,不被世俗所迷惑。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佛教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众生和佛之间关系的探讨,诗人表达了对追求内心真理和超脱尘世的渴望,同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贯穿其中。

为茭桥居士作念念即佛颂拼音读音参考

wèi jiāo qiáo jū shì zuò niàn niàn jí fú sòng
为茭桥居士作念念即佛颂

zhū jiè xīn nèi, zhòng shēng xīn xīn zuò fú.
诸介心内,众生心心作佛。
zhòng shēng xīn zhōng, zhū fú niàn niàn zhèng zhēn.
众生心中,诸佛念念证真。
jūn yán zhū fú wú xiāng, shān guǐ kū lǐ ān zàng.
君言诸佛无相,山鬼窟里安葬。
jí jīn shí èr shí zhōng, shì shuí suí bō zhú làng.
即今十二时中,是谁随波逐浪。


相关内容:

王彦祖惠其祖黄州制草书其後

题杨道人默轩

头陀赞

题万松亭

题神移仁寿塔


相关热词搜索:念念居士
热文观察...
  • 戊午夜宿宝石寺视宝石戏题
    石形卧苍牛,屭贔古松阴。松风与溪月,相守历古今。初无廊庙姿,又不能础碪。呈文谢珉光,抚质愧......
  • 息暑岩
    水墨古画山石屏,雷起龙蛇枯木藤。石囊嵌空自宫室,六月卷簟来曲肱。松风琴瑟心可写,水寒瓜李嚼......
  • 戏和于寺丞乞王醇老米
    君不见公车待诏老诙谐,几年索米长安街。君不见社陵白头在同谷,夜提长鑱掘黄独。文人古来例寒饿......
  • 戏呈孔毅父
    管城子无肉食相,孔方兄有绝交书。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
  • 戏题承天寺法堂前柏
    树底蒲团禅老家,高僧倚坐日西斜。有人试问西来事,无处安排玉如意。方者风旛动不同,不道风幡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