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王昭君诗意和翻译_南北朝诗人庾信
2025-07-18

王昭君

南北朝  庾信  

拭啼辞戚里。
回顾望昭阳。
镜失菱花影。
钗除却月梁。
围腰无一尺。
垂泪有千行。
绿衫承马汗。
红袖拂秋霜。
别曲真多恨。
哀弦须更张。

王昭君作者简介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王昭君翻译及注释

《王昭君》是一首南北朝时期的诗词,作者是庾信。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拭去眼角的泪水,告别亲人的戚居。
回首眺望昭阳宫。
镜子中失去了菱花的影子,
发簪上除去了月亮的借光。
腰间的围裙再也没有一寸的余地,
泪水不停地滑落,
绿色的衣衫上承载着马上的汗水,
红袖轻拂着秋霜。
分别的曲调中真的有太多的悲伤,
哀怨的琴弦必须更加紧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王昭君与亲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了她内心的痛苦和伤感。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美女,她被迫嫁给匈奴的单于,成为了外国人的妻子,与亲人和故土分离,生活在异国他乡。诗中的描写充满了离别之情和失落之感。

诗的开头描述了王昭君拭去眼角的泪水,告别亲人的戚居。她在离别之际感到异常悲伤,泪水不断滑落。接下来,她回首望向昭阳宫,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亲人,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诗中的"镜失菱花影"和"钗除却月梁"是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形容王昭君的容貌和装饰失去了往日的美丽和光彩。"围腰无一尺"表达了她身上的围裙已经没有任何多余的空间了,暗示她的生活十分艰难。

"绿衫承马汗"描绘了她衣衫上承载着马上行进时的汗水,显示了她的辛苦和奔波。"红袖拂秋霜"则形象地表达了她纤纤玉手轻拂秋霜的情景,寓意她的孤寂和无奈。

最后两句"别曲真多恨,哀弦须更张"表达了王昭君分别时的悲伤和哀怨之情。"别曲"指的是分别时的音乐,其中蕴含着太多的悲伤和不舍。"哀弦须更张"表示琴弦必须更加紧张,以表达更深的悲伤情绪。

整首诗词通过对王昭君内心世界的描绘,反映了她在异国他乡的孤独和悲伤,表达了作者对她命运的同情和痛惜。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艺术才华。

王昭君拼音读音参考

wáng zhāo jūn
王昭君

shì tí cí qī lǐ.
拭啼辞戚里。
huí gù wàng zhāo yáng.
回顾望昭阳。
jìng shī líng huā yǐng.
镜失菱花影。
chāi chú què yuè liáng.
钗除却月梁。
wéi yāo wú yī chǐ.
围腰无一尺。
chuí lèi yǒu qiān xíng.
垂泪有千行。
lǜ shān chéng mǎ hàn.
绿衫承马汗。
hóng xiù fú qiū shuāng.
红袖拂秋霜。
bié qū zhēn duō hèn.
别曲真多恨。
āi xián xū gēng zhāng.
哀弦须更张。


相关内容:

咏画屏风诗 二

周五声调曲 角调曲 一

咏画屏风诗 六

周祀方泽歌 昭夏

周祀方泽歌 昭夏


相关热词搜索:王昭君
热文观察...
  • 拟咏怀诗 十五
    六国始咆哮。纵横未定交。欲竞连城玉。翻征缩酒茅。折骸犹换子。登爨已悬巢。壮冰初开地。盲风正......
  • 咏画屏风诗 八
    日晚金槌络。朱轩流水车。{车宪}拂缘堤柳。甍飘夹路花。定迎刘碧玉。将过阴丽华。非是高阳路。莫......
  • 咏画屏风诗 五
    逍遥游桂苑。寂绝到桃源。狭石分花径。长桥映水门。管声惊百鸟。人衣香一园。定知欢未足。横琴坐......
  • 道士步虚词 六
    无名万物始。有道百灵初。寂绝乘丹气。玄明上玉虚。三元随建节。八景逐回舆。赤凤来衔玺。青鸟入......
  • 拟咏怀诗 二三
    鬬麟能食日。战水定惊龙。鼓鞞喧七萃。风尘乱九重。鼎湖去无返。苍梧悲不从。徒劳铜雀妓。遥望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