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逃难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杜甫
2025-07-21

逃难

唐代  杜甫  

五十头白翁,南北逃世难。
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
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
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
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
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
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

逃难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逃难翻译及注释

逃难

五十头白翁,南北逃世难。
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
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
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

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
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
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

中文译文:

五十多岁的老人,南北逃亡艰难。
破烂的衣被覆盖着消瘦的骨架,流离失所的生活难以温暖。
已经衰老而身患病,四方的人们都深受苦难。
身处这广袤的天地之间,找不到一处容身之地。

妻子和孩子也跟随着我,回首间我们共同悲叹。
我们的故土已经变成了废墟,邻居们都已经四散离散。
返回的道路已经迷失,湿润的泪水已经流尽在湘江岸边。

诗意:

《逃难》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杜甫和他的家人在战乱时期的逃亡生活。诗中的五十头白翁形象鲜明地表达了老人的辛酸和疲惫,形容他们的生活艰难,并无处藏身。面对战乱和逃难,家庭的团聚也变得艰难,失去了家园,社区也破碎分散。整首诗充满了悲愤和无奈之情,展示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困境。

赏析:

杜甫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逃亡者的困境和悲愤之情。通过描绘老人的形象和描述逃亡的辛酸,作者凸显了战乱所带来的破坏和无奈。通过对家庭团聚和故土的失去的描写,诗中透露出对安定生活和幸福的向往。整首诗以悲切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杜甫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无奈和对故乡的眷恋,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逃难拼音读音参考

táo nàn
逃难

wǔ shí tóu bái wēng, nán běi táo shì nán.
五十头白翁,南北逃世难。
shū bù chán kū gǔ, bēn zǒu kǔ bù nuǎn.
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
yǐ shuāi bìng fāng rù, sì hǎi yī tú tàn.
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
qián kūn wàn lǐ nèi, mò jiàn róng shēn pàn.
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
qī nú fù suí wǒ, huí shǒu gòng bēi tàn.
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
gù guó mǎng qiū xū, lín lǐ gè fēn sǎn.
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
guī lù cóng cǐ mí, tì jǐn xiāng jiāng àn.
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


相关内容:

寄赠王十将军承俊

与张擢对酌

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

答郑十七郎一绝

瞿塘两崖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对月答袁明府
    山下孤城月上迟,相留一醉本无期。明年此夕游何处,纵有清光知对谁。...
  • 山中作
    栖隐非别事,所愿离风尘。不辞城邑游,礼乐拘束人。迩来归山林,庶事皆吾身。何者为形骸,谁是智......
  • 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
    露如轻雨月如霜,不见星河见雁行。虚晕入池波自泛,满轮当苑桂多香。春台几望黄龙阙,云路宁分白......
  • 晦日呈诸判官
    晦日新晴春色娇,万家攀折渡长桥。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 远游
    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尘沙连越巂,风雨暗荆蛮。雁矫衔芦内,猿啼失木间。弊裘苏季子,历国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