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送陆介夫学士通判秦州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5

送陆介夫学士通判秦州

宋代  梅尧臣  

从来戎马地,飨士日椎牛。
介胄奉儒服,诗书参将谋。
陇云连塞起,渭水入关流。
岂似瀛洲下,穷年事校雠。

送陆介夫学士通判秦州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送陆介夫学士通判秦州翻译及注释

《送陆介夫学士通判秦州》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从来戎马地,飨士日椎牛。
介胄奉儒服,诗书参将谋。
陇云连塞起,渭水入关流。
岂似瀛洲下,穷年事校雠。

诗意:
这首诗以送别陆介夫学士通判秦州为主题,描绘了陆介夫在边地从军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陆介夫的敬佩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边塞戎马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赏析:
首句“从来戎马地,飨士日椎牛”展现了陆介夫作为一位将领,在边地从军的形象。戎马之地意味着战火连绵,士兵们每天都在为国家而奔波劳累,椎牛则是指军中的饮食,显示了士兵们勇武的形象。

接下来的两句“介胄奉儒服,诗书参将谋”描绘了陆介夫既是一位武将,同时也是一位文士。他身穿铠甲,但同样也渴望文化修养,参与军事谋略的制定。这种将文与武相结合的形象,显示了陆介夫的全面素养和才干。

接着的两句“陇云连塞起,渭水入关流”描述了秦州的地理环境,陇云和塞起指的是西北边塞的山脉和边境,渭水入关流则指的是渭河流经关隘的景象。这些景物与陆介夫的所在地秦州相呼应,展现了边塞的广袤和壮美。

最后一句“岂似瀛洲下,穷年事校雠”则表达了诗人对陆介夫所从事的边塞征战的思考。瀛洲是神话中的仙境,校雠指的是兵戎相见,战事连绵。通过对比,诗人认为边塞征战的艰辛与瀛洲的祥和相去甚远,暗示了对战争的痛惜和对和平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刻画出陆介夫的形象和边塞戎马的生活,展现了作者对将领的赞美和对战争的思考。同时,通过对边塞和瀛洲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送陆介夫学士通判秦州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lù jiè fū xué shì tōng pàn qín zhōu
送陆介夫学士通判秦州

cóng lái róng mǎ dì, xiǎng shì rì chuí niú.
从来戎马地,飨士日椎牛。
jiè zhòu fèng rú fú, shī shū cān jiāng móu.
介胄奉儒服,诗书参将谋。
lǒng yún lián sāi qǐ, wèi shuǐ rù guān liú.
陇云连塞起,渭水入关流。
qǐ shì yíng zhōu xià, qióng nián shì jiào chóu.
岂似瀛洲下,穷年事校雠。


相关内容:

送临江军监军李太博

送廖倚归衡山

送良玉人上还昆山

送李信臣尉节县先归湖州

送李尉子京之邵武光泽


相关热词搜索:介夫秦州
热文观察...
  • 送刘元忠学士归陈州省亲
    芸香闲秘秩,苏合著新裘。公子言归日,天王赐问优。治分周太宰,礼重汉诸侯。拜庆无如乐,黄金作......
  • 送刘子思殿丞宰巫山
    千里向巴东,青山不可穷。峡猿初入听,蛮语未全通。暮雪思梁国,朝云识楚宫。吏人衣拜处,嘶马入......
  • 送吕寸丞希彦邠州签判
    自有仲宣乐,从军仍近亲。关河历周郑,风雪过咸秦。原上方驱马,鞍傍忽起鹑。世家传钓玉,重问渭......
  • 送马仲途司谏使北
    每逆龙鳞司谏诤,又持旄节使阴山。貂裘不见风霜劲,雁碛遥知道路艰。冰脍芥齑非楚味,玉苕兰茁说......
  • 送曼叔襄城尉
    昔君乘紫骝,来猎荒城下。复乘紫骝去,不逢亭长骂。溪风欲涉时,山雪独归夜。此趣信所谙,羁官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