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十月奉教作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峤
2025-07-18

十月奉教作

唐代  李峤  

白藏初送节,玄律始迎冬。
林枯黄叶尽,水耗绿池空。
霜待临庭月,寒随入牖风。
别有欢娱地,歌舞应丝桐。

十月奉教作作者简介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十月奉教作翻译及注释

《十月奉教作》是唐代李峤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十月的初旬送来了节气,玄律开始迎接冬天。林木已枯黄叶尽,水潭也干耗空。霜寒等待着临到屋檐下的月亮,寒风带着寒意进入了窗户。在另一个地方却有欢乐的场所,因琴舞而应和着歌声。

诗意:
《十月奉教作》通过描绘十月的景象,表达了季节的变迁和冬天的来临。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还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对应关系,以及人类欢乐活动与自然景物的呼应,突出了生活的多彩与美好。

赏析:
1. 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切入点,通过描绘林木的枯黄和水潭的干涸,表达了秋季的深情和冬季的临近。这种描写细致入微,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季节变迁中的寂寥和凄凉。

2.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霜待临庭月”,表达了寒冷的气氛和冬天的来临;“寒随入牖风”,描绘了寒风进入屋内的场景,增强了冷冽的氛围。

3. 倒数第二句“别有欢娱地”,描绘了另一个地方的欢乐场面。与前面的冷寂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整首诗在情感和气氛上获得了平衡和张力。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人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4. 最后一句“歌舞应丝桐”,呼应了欢娱的场所,以及琴声和舞蹈的和谐。这种音乐与舞蹈的衔接,使整首诗增添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感觉,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冷寂的秋冬季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季节变迁的感受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也展示了人类欢乐活动与自然景物的和谐共生。诗人巧妙运用了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使整首诗在情感与意境上丰富多样,令人陶醉其中。

十月奉教作拼音读音参考

shí yuè fèng jiào zuò
十月奉教作

bái cáng chū sòng jié, xuán lǜ shǐ yíng dōng.
白藏初送节,玄律始迎冬。
lín kū huáng yè jǐn, shuǐ hào lǜ chí kōng.
林枯黄叶尽,水耗绿池空。
shuāng dài lín tíng yuè, hán suí rù yǒu fēng.
霜待临庭月,寒随入牖风。
bié yǒu huān yú dì, gē wǔ yīng sī tóng.
别有欢娱地,歌舞应丝桐。


相关内容:

九月奉教作

五月奉教作

六月奉教作

四月奉教作

三月奉教作


相关热词搜索:十月
热文观察...
  • 十一月奉教作
    凝阴结暮序,严气肃长飙。霜犯狐裘夕,寒侵兽火朝。冰深遥架浦,雪冻近封条。平原已从猎,日暮整......
  • 武三思挽歌
    玉匣金为缕,银钩石作铭。短歌伤薤曲,长暮泣松扃。事往昏朝雾,人亡折夜星。忠贤良可惜,图画入......
  • 和麹典设扈从东郊忆弟使往安西冬至日恨不得同申拜庆
    玉关方叱驭,桂苑正陪舆。桓岭嗟分翼,姜川限馈鱼。雪花含□晚,云叶带荆舒。重此西流咏,弥伤南......
  • 马武骑挽歌二首
    五日皆休沐,三泉独不归。池台金阙是,尊酒玳筵非。巷静游禽入,门闲过客稀。唯馀昔年凤,尚绕故......
  • 天官崔侍郎夫人吴氏挽歌
    宠服当年盛,芳魂此地穷。剑飞龙匣在,人去鹊巢空。簟怆孤生竹,琴哀半死桐。唯当青史上,千载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