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三月十六日作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陆游
2025-07-21

三月十六日作

宋代  陆游  

石笋街西风景幽,醉眠万事付悠悠。
倦游我已七年客,促驾春无三日留。
枝上蝶稀红药老,舍中蚕起绿桑柔。
功名堕甑谁能问,羞作饥鹰夜掣韝。

三月十六日作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三月十六日作翻译及注释

《三月十六日作》是宋代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石笋街西风景幽,
醉眠万事付悠悠。
倦游我已七年客,
促驾春无三日留。
枝上蝶稀红药老,
舍中蚕起绿桑柔。
功名堕甑谁能问,
羞作饥鹰夜掣韝。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三月十六日的景象和心境。石笋街的西风景色幽美,使人心旷神怡。作者醉卧其中,将烦恼和烦忧都抛诸脑后。他已经作为旅客漂泊了七年,此刻渴望驾车迅速离开,不愿停留在春天的美景中超过三天。枝上的蝴蝶稀少,红色的药材已经老去,家中的蚕开始吃起嫩绿的桑叶。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谁还会问及呢?作者感到羞愧,宁愿像饥饿的鹰一样,在夜晚展开翅膀。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通过描绘石笋街的风景和自己的心境,作者表达了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他不愿再作为旅客漂泊,渴望迅速离开,回归自己的家园。蝴蝶稀少和红药老去的描写,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事物的变迁。而蚕吃起嫩绿的桑叶,则象征着生活的继续和希望的滋养。最后的比喻,将作者自己比作饥饿的鹰,表达了他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的厌倦和对自由的渴望。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形象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和宁静的向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冷漠态度。

三月十六日作拼音读音参考

sān yuè shí liù rì zuò
三月十六日作

shí sǔn jiē xī fēng jǐng yōu, zuì mián wàn shì fù yōu yōu.
石笋街西风景幽,醉眠万事付悠悠。
juàn yóu wǒ yǐ qī nián kè, cù jià chūn wú sān rì liú.
倦游我已七年客,促驾春无三日留。
zhī shàng dié xī hóng yào lǎo, shě zhōng cán qǐ lǜ sāng róu.
枝上蝶稀红药老,舍中蚕起绿桑柔。
gōng míng duò zèng shuí néng wèn, xiū zuò jī yīng yè chè gōu.
功名堕甑谁能问,羞作饥鹰夜掣韝。


相关内容:

三月二十二日作

三年前尝与儿辈步过东泾小岭得胜处可营别墅

三江

三二年来夜梦每过吾庐之西一士支家观书饮酒

三二年来夜梦每过吾庐之西一士支家观书饮酒


相关热词搜索:十六日三月
热文观察...
  • 三月十一日郊行
    到处人家可乞浆,槐阴巷陌午风凉。水陂漫漫新秧绿,山垄离离大麦黄。父子力耕春渐老,妇姑共绩夜......
  • 散步湖上至野人家
    湖上霜高水落时,一藤信步出寻诗。妄夸强健真堪笑,唤作清闲亦自欺。西埭又随牛迹去,东村常望鹳......
  • 散步至三家村
    人情简朴古风存,暮过三家水际村。见说终年常闭户,仍闻累世自通婚。罾船归处鱼餐美,社瓮香时黍......
  • 散策至湖上民家
    曳杖翩然入莽苍,人间有此白云乡。风传高树珍禽语,露湿幽丛药草香。农事正看春水白,客途渐爱午......
  • 散发
    散发垂肩嬾更簪,一窗竹水对萧森。从来耻作资身策,老去终怀报国心。雷起鼻端秋枕石,泉鸣指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