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去矣行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杜甫
2025-07-22

去矣行

唐代  杜甫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则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去矣行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去矣行翻译及注释

《去矣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该诗以写鹰的形象为起点,表达了杜甫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诗人以鞲上鹰为例,指出鹰只有一饱之后才能飞翔,然后问道,怎么能让它在堂上筑巢、衔泥附炎热呢?这里的鞲上鹰可以理解为代表官场的堂上燕,而堂上燕在此指的是官员。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又提到自己是一个野人,没有拘束和约束,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他认为自己怎么能长久地待在王侯之间呢?这里的王侯可以理解为官场的高位。诗人认为自己不适合在官场中待久,因为他追求的是自由的生活,而不是权力和地位。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还没有尝试过囊中餐玉的法子,也就是没有尝试过富贵的生活方式,但明天就会去蓝田山。蓝田山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可以追求自由和宁静的生活。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决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鞲上鹰和堂上燕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官场生活的不满。诗人希望能够摆脱束缚,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

去矣行拼音读音参考

qù yǐ xíng
去矣行

jūn bú jiàn gōu shàng yīng, yī bǎo zé fēi chè.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则飞掣。
yān néng zuò táng shàng yàn,
焉能作堂上燕,
xián ní fù yán rè.
衔泥附炎热。
yě rén kuàng dàng wú tiǎn yán, qǐ kě jiǔ zài wáng hóu jiān.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wèi shì náng zhōng cān yù fǎ, míng cháo qiě rù lán tián shān.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相关内容:

紫宸殿退朝口号

忆沣上幽居

病柏

折槛行

白丝行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送杨燕之东鲁
    关西杨伯起,汉日旧称贤。四代三公族,清风播人天。夫子华阴居,开门对玉莲。何事历衡霍,云帆今......
  • 闺情
    一别隔炎凉,君衣忘短长。裁缝无处等,以意忖情量。畏瘦疑伤窄,防寒更厚装。半啼封裹了,知欲寄......
  • 邺中赠王大(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
    一身竟无托,远与孤蓬征。千里失所依,复将落叶并。中途偶良朋,问我将何行。欲献济时策,此心谁......
  • 轮台即事
    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蕃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愁见流沙北,天西海......
  • 石犀行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