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秋鴈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1

秋鴈

宋代  梅尧臣  

秋鴈多夜飞,前群後孤来。
俦合鸣自得,只去音已哀。
哀音能感人,肠酸非食梅。
共将形影对,安得不早衰。

秋鴈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秋鴈翻译及注释

《秋鴈》是一首宋代梅尧臣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天的雁儿多在夜晚飞翔,前面的雁群后面只剩下孤雁。伴侣相互呼唤,感到自得,只有它一声声的叫唤已经变得悲哀。悲哀的声音能够触动人的心灵,让人感到肠子酸痛,哪怕是没有食用梅子。我们一起形影相对,又怎么能不早早地衰老呢。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雁群飞行的景象,也借雁群的形象抒发了人生的哀愁和衰老之感。诗中的雁群在秋天的夜晚飞行,前面的雁群渐渐远去,只剩下孤雁,寓意着人生中相伴的人会逐渐离去,只剩下孤独。雁群彼此呼唤,感到自得,但是声音已经变得悲哀。悲哀的声音能够触动人的心灵,让人感到肠子酸痛。最后,诗人表达了人们在一起相伴时形影相对,却无法避免早早地衰老的命运。

赏析:
《秋鴈》以雁群的形象抒发了人生的哀愁和衰老之感,展现了梅尧臣独特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雁群在秋天的夜晚飞行,既可视为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可寓意人生的旅程。前面的雁群逐渐远去,只留下孤雁,象征着人生中离别和孤独的经历。雁群的呼唤声本是欢快的,但在诗中却变得哀伤,传递出一种对别离和岁月流转的感慨。诗人通过描写雁群的命运,表达了人们在相伴中面临的离散和衰老,人生终将走向衰败的命运。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雁群的飞行场景和诗人的感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

秋鴈拼音读音参考

qiū yàn
秋鴈

qiū yàn duō yè fēi, qián qún hòu gū lái.
秋鴈多夜飞,前群後孤来。
chóu hé míng zì dé, zhǐ qù yīn yǐ āi.
俦合鸣自得,只去音已哀。
āi yīn néng gǎn rén, cháng suān fēi shí méi.
哀音能感人,肠酸非食梅。
gòng jiāng xíng yǐng duì, ān dé bù zǎo shuāi.
共将形影对,安得不早衰。


相关内容:

秋日家居

秋风

青龙海上观潮

亲郊前三日大庆殿雪中皇帝率群臣发章圣五后

陪谢紫微晚泛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曲漕桥送张秘校赴庆州幕
    野客伐山桂,横为曲渚桥。势危宁过马,径狭欲通樵。小艇何妨系,离魂正此销。想君回首处,虹影在......
  • 秋雨篇
    秋雨一向不解休,连昏接晨终穷秋。梅生不量仰天问,神官夜梦言语周。日月是天之两目,忽然生瞖无......
  • 秋夜同永叔看月
    青天有右目,昏明不常开。常时翳云气,古监生莓苔。秋夜特清彻,乃顾渐西回。灵兔不捣药,是夜无......
  • 若讷上人弹琴
    祥哀已踰月,遇子弹鸣琴。安得不成声,子心异吾心。十日成笙歌,尼父非好音。先王礼有节,不可过......
  • 任适尉乌程
    俛作程乡尉,折腰还自甘。卞峰晴照黛,霅水晓澄蓝。葑上春田辟,芦中走吏参。到时苹叶长,柳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