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二康乐楼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1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二康乐楼

宋代  苏辙  

邑居欲尽溪山好,不作层楼无奈何。
岩谷满前收蜡屐,漪涟极目卷渔蓑。
安心已得安身法,乐土偏令乐事多。
千里筠阳犹静治,还家一笑定无他。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二康乐楼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二康乐楼翻译及注释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二康乐楼》是苏辙在宋代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邑居欲尽溪山好,
不作层楼无奈何。
岩谷满前收蜡屐,
漪涟极目卷渔蓑。
安心已得安身法,
乐土偏令乐事多。
千里筠阳犹静治,
还家一笑定无他。

诗意:
这首诗词以武陵柳氏所居的康乐楼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和安逸生活的向往。他意欲尽情享受乡居之美,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建造层楼,只能心有不甘地接受现状。诗中描绘了溪山美景,以及在山谷中捡拾蜡屐和看到水面上涟漪,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他认为安心就是最好的安身之法,而这片乐土也使他能够享受更多的快乐。无论是在千里之外的筠阳还是回到家中,作者都能轻松微笑,没有其他的烦恼。

赏析:
这首诗词表现了苏辙对乡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中使用了丰富的山水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他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安心生活的追求,认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是真正的快乐所在。整首诗词充满了淡泊、宁静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此外,诗中的“千里筠阳犹静治”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远离纷扰、安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筠阳是一个偏僻的地方,这句话表明即使在远离尘嚣的地方,宁静与治安依然存在。这与作者对安心生活的追求相呼应,强调了诗人对宁静环境的向往和对纷扰世事的厌倦。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世界的描写,表达了苏辙对宁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平和与满足的追求。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二康乐楼拼音读音参考

jì tí wǔ líng liǔ shì suǒ jū èr shǒu qí èr kāng lè lóu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二康乐楼

yì jū yù jǐn xī shān hǎo, bù zuò céng lóu wú nài hé.
邑居欲尽溪山好,不作层楼无奈何。
yán gǔ mǎn qián shōu là jī, yī lián jí mù juǎn yú suō.
岩谷满前收蜡屐,漪涟极目卷渔蓑。
ān xīn yǐ dé ān shēn fǎ, lè tǔ piān lìng lè shì duō.
安心已得安身法,乐土偏令乐事多。
qiān lǐ yún yáng yóu jìng zhì, huán jiā yī xiào dìng wú tā.
千里筠阳犹静治,还家一笑定无他。


相关内容:

汲阳阻风

绩溪二咏其一豁然亭

惠穆吕公挽词二首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一楼观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三王维吴道子画


相关热词搜索:武陵二首柳氏
热文观察...
  • 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其二蚕市
    枯桑舒牙叶渐青,新蚕可浴日晴明。前年器用随手败,今冬衣着及春营。倾囷计口卖余粟,买箔还家待......
  • 寄张芸叟
    老矣张芸叟,亲编乐府词。才高君未觉,手战我先衰。点{左黑右南}旧无对,吟哦今与谁。十年酬唱绝......
  •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一天真堂
    宦游阅尽山川胜,归老方知气味真。歌哭不移身自稳,往还无间语尤亲。永怀前辈无因见,犹喜诸郎有......
  • 甲子日雨
    一冬无雪麦方病,细雨迎春岁有望。愁见积阴连甲子,复令父老念耕桑。瘦田未足终年计,浊酒谁供清......
  • 将拆旧屋权住西廊
    平生未有三间屋,今岁初成百步廊。欲趁闲年就新宅,不辞暑月卧斜阳。修篁已谢前人种,甘井何妨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