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镜道中吹箫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陈陶
2025-07-18

镜道中吹箫

唐代  陈陶  

金栏白的善篸zC,双凤夜伴江南栖。
十洲人听玉楼晓,空向千山桃杏枝。

镜道中吹箫作者简介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镜道中吹箫翻译及注释

《镜道中吹箫》是唐代诗人陈陶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景色和曲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金色的栏杆撑起了善良篸纸,两只凤凰夜晚陪伴在江南的居所。十洲的人们在宝塔楼上听到了玉笛清晨的声音,但只有空虚回荡在千山万壑的桃杏树枝间。

诗词描绘了一个景色宜人的地方,引发读者对美丽的想象。金色的栏杆象征了富有和华丽,善良篸纸则展现出一种纯洁和美好的氛围。凤凰是神鸟的象征,它们在夜晚伴随在江南的居所,为诗词增添了一种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早晨场景。十洲的人们在玉楼上聆听晨间的箫声,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到祥和与宁静。然而,这样的美景只能在千山万壑之间的桃杏枝上虚幻地回荡,似乎有一种遥远与离散的感觉。

整首诗词以描写优美的景色来表达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情感。它将读者带入一个纯洁而迷人的世界,同时又透露出一种遥远和虚幻的感觉。这样的描绘在唐代的诗词中较为常见,展现了当时文人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镜道中吹箫拼音读音参考

jìng dào zhōng chuī xiāo
镜道中吹箫

jīn lán bái de shàn cǎn zC, shuāng fèng yè bàn jiāng nán qī.
金栏白的善篸zC,双凤夜伴江南栖。
shí zhōu rén tīng yù lóu xiǎo, kōng xiàng qiān shān táo xìng zhī.
十洲人听玉楼晓,空向千山桃杏枝。


相关内容:

临风叹

江行晚泊寄湓城知友

题牡丹

赠泉陵上人

行经太华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句
    溪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诗人玉屑》)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一言寤主宁复听,三谏不从归......
  • 送孙孔二秀才游庐山
    庐山多胜景,偏称二君游。松径苍苔合,花阴碧涧流。倾壶同坐石,搜句共登楼。莫学天台客,逢山即......
  • 永嘉赠别
    芳草温阳客,归心浙水西。临风青桂楫,几日白蘋溪。...
  • 魏夫人坛
    仙坛遗迹在,苔合落花明。绛节何年返,白云终日生。旋新芳草色,依旧偃松声。欲问希夷事,音尘隔......
  • 赠谦明上人
    虽寄上都眠竹寺,逸情终忆白云端。闲登钟阜林泉晚,梦去沃洲风雨寒。新试茶经煎有兴,旧婴诗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