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浣溪沙(端午)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19

浣溪沙(端午)

宋代  苏轼  

婉约  元宵节  伤怀  孤独  

入袂轻风不破尘。
玉簪犀璧醉佳辰。
一番红粉为谁新。
团扇只堪题往事,新丝那解系行人。
酒阑滋味似残春。

浣溪沙(端午)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浣溪沙(端午)翻译及注释

《浣溪沙(端午)》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写了端午节时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

中文译文:
入袂轻风不破尘。
玉簪犀璧醉佳辰。
一番红粉为谁新。
团扇只堪题往事,新丝那解系行人。
酒阑滋味似残春。

诗意: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描写细腻的景象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往事的回忆。诗中的景物和情感相互交织,展现了端午节时的热闹喜庆和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愁绪。

赏析:
首句“入袂轻风不破尘”,描述了轻风吹动衣袖的轻盈感,而不会带起尘土,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接着,“玉簪犀璧醉佳辰”,描绘了端午节的喜庆场景,人们戴着华丽的饰品,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接下来的两句“一番红粉为谁新。团扇只堪题往事”,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叹。红粉指的是妆扮,可能指的是他人的妆容,也可以理解为自己的青春已逝。团扇是端午节的传统用品,但作者觉得它只能铭记过去的回忆,不能解开行人的离愁别绪。

最后一句“酒阑滋味似残春”,通过对酒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伤感和对光阴流逝的感慨。酒的滋味让人感觉像是残留的春天,美好的时光已经逝去,只剩下淡淡的回忆。

整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细腻而深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愁绪。这首诗词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沧桑的感慨,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浣溪沙(端午)拼音读音参考

huàn xī shā duān wǔ
浣溪沙(端午)

rù mèi qīng fēng bù pò chén.
入袂轻风不破尘。
yù zān xī bì zuì jiā chén.
玉簪犀璧醉佳辰。
yī fān hóng fěn wèi shuí xīn.
一番红粉为谁新。
tuán shàn zhǐ kān tí wǎng shì, xīn sī nà jiě xì xíng rén.
团扇只堪题往事,新丝那解系行人。
jiǔ lán zī wèi shì cán chūn.
酒阑滋味似残春。


相关内容:

新丰

韵令(硕人生日)

附:王轩题西施石诗

答谢家最小偏怜女(感元九悼亡诗,因为代答三首)

风流子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清平乐
    柳边深院。燕语明如翦。消息无凭听又懒。隔断画屏双扇。宝杯金缕红牙。醉魂几度儿家。何处一春游......
  • 南歌子(送周机宜之益昌)
    异县相逢晚,中年作别难。暮秋风雨客衣寒。又向朝天门外、话悲欢。瘦马行霜栈,轻舟下雪滩。乌奴......
  • 宋·乌衣巷
    古迹荒基好叹嗟,满川吟景只烟霞。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 题竹
    削玉森森幽思清,院家高兴尚分明。卷帘阴薄漏山色,欹枕韵寒宜雨声。斜对酒缸偏觉好,静笼棋局最......
  • 蝶恋花
    天淡云闲晴昼永。庭户深沈,满地梧桐影。骨冷魂清如梦醒。梦回犹是前时景。取次杯盘催酩酊。醉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