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和送牡丹韵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刘过
2025-07-18

和送牡丹韵

宋代  刘过  

娉娉嫋嫋洛阳花,合在瑶池阿母家。
乞与老人浑不爱,白髯相对毵乌纱。

和送牡丹韵作者简介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和送牡丹韵翻译及注释

诗词:《和送牡丹韵》
朝代:宋代
作者:刘过

中文译文:
洛阳花儿婉约而动人,如同在仙境中的瑶池阿母家。
我请求老人家赠予,然而他并不爱惜,白髯相对,头戴乌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刘过创作的《和送牡丹韵》。诗人以洛阳牡丹为主题,表达了对美丽花朵的赞美和渴望。牡丹被形容为“娉娉嫋嫋”,婉约而动人,使人想象到牡丹花儿在风中轻轻摇曳的景象。诗中的洛阳花儿仿佛生长在仙境中的瑶池阿母家,增添了神秘而宜人的氛围。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渴望得到美丽事物的愿望。诗人以自己向老人请求牡丹的场景为切入点,表现了老人对美的不在乎和漠视。老人白髯垂下,与诗人相对,头戴乌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的心境和情感在这种对比中得到了凸显。通过这种手法,诗人表达了对美的珍视和追求之不易。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和对比的手法,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和对美的追求。诗人通过牡丹花的形象,传达了自己对美的向往和对美丽事物的珍视。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意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才情。

和送牡丹韵拼音读音参考

hé sòng mǔ dān yùn
和送牡丹韵

pīng pīng niǎo niǎo luò yáng huā, hé zài yáo chí ā mǔ jiā.
娉娉嫋嫋洛阳花,合在瑶池阿母家。
qǐ yǔ lǎo rén hún bù ài, bái rán xiāng duì sān wū shā.
乞与老人浑不爱,白髯相对毵乌纱。


相关内容:

红酒歌呈京西漕刘郎中立义

湖口邂逅张伯丰同行

郭帅遗蕨羹

挂搭松窝

姑苏送王武冈不值访汪仲冕席上口占


相关热词搜索:牡丹
热文观察...
  • 湖口宰任伯厚挹清亭
    正笑行役倦,登临心眼开。舒蕲千里见,蜀赣两江业。老觉树如此,凉生风快哉。主人方好客,不算酒......
  • 寄湖州赵侍郎
    桑枯村村烟树浓,新秧刺水麦梳风。舟行苕霅双溪上,人在苏杭两郡中。彭角丽声相旦暮,旌旗小队问......
  • 湖口阻风
    冒雪冲霜已十程,狂风乃敢厄吾行。无人说向江神道,莫待明年却世情。...
  • 寄桐庐程宰
    路入严州去,桐庐得暂过。盘餐汤饼贱,机杼绮罗多。令尹哦诗治,居民酌酒歌。吏人公事少,门雀可......
  • 寄张都干蒙正
    林深叶密绿阴繁,荷渐生芽蒲有根。心事嗟跎过岁月,故人落寞共乾坤。舟行蓴菜水云浦,路入杨梅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