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寒夜吟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高启
2025-07-18

寒夜吟

明代  高启  

月下冻痕生绿井,隔林霜片飞无影。
树枝风息转迎寒,愁人如鸟栖未安。
夜短夜长应独觉,荧荧残烛呜呜角。

寒夜吟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寒夜吟翻译及注释

《寒夜吟》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月下冻痕生绿井,
隔林霜片飞无影。
树枝风息转迎寒,
愁人如鸟栖未安。
夜短夜长应独觉,
荧荧残烛呜呜角。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景象。月光下,冻痕在绿色的井水中生长,林间的霜片飘飞,但却无法在月光下留下痕迹。树枝在风息之间转向迎接寒冷,而忧愁的人们像鸟儿一样无法安定地栖息。夜晚短暂而漫长,使人感到孤独和觉醒,残烛微弱的光芒发出呜呜的声音。

赏析:
《寒夜吟》通过描绘冷寂的夜晚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愁。诗中运用了冷冽的意象,如冻痕、霜片和寒风,以突出夜晚的寒冷和孤寂感。树枝转向迎接寒冷,象征着人们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适应能力。诗中的愁人如鸟栖未安,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无法平静的状态。夜晚的短暂和漫长,使人感到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加深,而残烛微弱的光芒和呜呜的声音更加强调了这种孤寂感。整首诗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冷寂而忧愁的夜晚,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寒夜吟拼音读音参考

hán yè yín
寒夜吟

yuè xià dòng hén shēng lǜ jǐng, gé lín shuāng piàn fēi wú yǐng.
月下冻痕生绿井,隔林霜片飞无影。
shù zhī fēng xī zhuǎn yíng hán, chóu rén rú niǎo qī wèi ān.
树枝风息转迎寒,愁人如鸟栖未安。
yè duǎn yè zhǎng yīng dú jué, yíng yíng cán zhú wū wū jiǎo.
夜短夜长应独觉,荧荧残烛呜呜角。


相关内容:

踏歌行

秦筝曲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

呵那瑰

野田行


相关热词搜索:寒夜
热文观察...
  • 卖花词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
  • 金井怨
    照水羞见影,汲水嫌手冷。闲立梧桐阴,乌啼秋夜永。...
  • 闻长枪兵至出越城夜投龛山
    列藩遏戎乱,驻钺实此州。如何杀大将,王师自相仇。我来乱始定,城郭气尚愁。又闻有邻兵,仓卒岂......
  • 过奉口战晨
    路回荒山开,如出古塞门。惊沙四边起,寒日惨欲昏。上有饥鸢声,下有枯蓬根。白骨横马前,贵贱宁......
  • 答衍师见赠
    衍师本儒生,眉骨甚疏峭。轩然出人群,快若击霜鹞。早尝垂长绅,挟册诵周邵。欲陈兴坏端,往应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