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古意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崔曙
2025-07-18

古意

唐代  崔曙  

绿笋总成竹,红花亦成子。
能当此时好,独自幽闺里。
夜夜苦更长,愁来不如死。

古意作者简介

崔曙(约704-739),河南登封人,开元二十三年第一名进士,但只做过河南尉一类的小官。曾隐居河南嵩山。以《试明堂火珠》诗得名。其诗多写景摹物,同时寄寓乡愁友思。词句对仗工整,辞气多悲。代表作有《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奉试明堂火珠》、《途中晓发》、《缑(音gou沟)山庙》、《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对雨送郑陵》等。其诗中“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涧水流年月,山云变古今”、“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等都是极佳的对句。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一百五十五)。

古意翻译及注释

《古意》

绿笋总成竹,红花亦成子。
能当此时好,独自幽闺里。
夜夜苦更长,愁来不如死。

中文译文:
青竹长成笋,红花也开成果。
它们能适应这个时节,只有我一个人独处在幽闺之中。
每一个夜晚都变得特别漫长,愁苦堆积在心头,如同死亡一般。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在幽闺中的寂寞和愁苦。他以绿竹长成笋和红花开成果实来比喻他们能够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获得成长和实现。然而,诗人却感到自己在这个时刻变得无能为力,独自忍受着长夜的寂寞,心中的愁苦难以忍受,甚至觉得死亡也没有这样的痛苦。这是一首表现出内心深处的忧伤和绝望的诗。

赏析:
《古意》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寂寞和痛苦。诗中运用了绿竹和红花这两种鲜明的象征形象,彰显了生命的坚韧和适应力,与诗人的忧伤形成鲜明的对比。整首诗以一种悲切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无助,通过对生命的比喻,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忧伤。这首诗以简洁深刻的方式呈现人生的苦难与无奈,令人唏嘘不已,给人以深思。

古意拼音读音参考

gǔ yì
古意

lǜ sǔn zǒng chéng zhú, hóng huā yì chéng zi.
绿笋总成竹,红花亦成子。
néng dāng cǐ shí hǎo, dú zì yōu guī lǐ.
能当此时好,独自幽闺里。
yè yè kǔ gèng zhǎng, chóu lái bù rú sǐ.
夜夜苦更长,愁来不如死。


相关内容:

山庄月夜作

送张翚下第归江东

早春过七岭,寄题硖石裴丞厅壁

答邹象先

仰答韦司业垂访五首


相关热词搜索:古意
热文观察...
  • 宿大通和尚塔,敬赠如上人,兼呈常、孙二山人
    支公已寂灭,影塔山上古。更有真僧来,道场救诸苦。一承微妙法,寓宿清净土。身心能自观,色相了......
  • 山下晚晴
    寥寥远天净,溪路何空濛。斜光照疏雨,秋气生白虹。云尽山色暝,萧条西北风。故林归宿处,一叶下......
  • 颍阳东溪怀古
    灵溪氛雾歇,皎镜清心颜。空色不映水,秋声多在山。世人久疏旷,万物皆自闲。白鹭寒更浴,孤云晴......
  • 同诸公谒启母祠
    閟宫凌紫微,芳草闭闲扉。帝子复何在,王孙游不归。春风鸣玉佩,暮雨拂灵衣。岂但湘江口,能令怀......
  • 途中晓发
    晓霁长风里,劳歌赴远期。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故林遥不见,况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