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橄榄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25

橄榄

宋代  苏轼  

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
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橄榄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橄榄翻译及注释

《橄榄》是苏轼的一首宋代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纷纷青子落红盐,
正味森森苦且严。
待得微甘回齿颊,
已输崖蜜十分甜。

诗意:
这首诗以橄榄为主题,通过描绘橄榄的味觉体验,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思考和领悟。诗中描述了橄榄的变化过程,从一开始的苦涩到最后的甘甜,表达了人生经历中的苦难与甘美并存的哲理。

赏析:
这首诗以橄榄的味道为线索,通过描写橄榄的变化过程,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首句“纷纷青子落红盐”,以形容词“纷纷”和动词“落”描绘了橄榄的丰富与多样性。接下来的“正味森森苦且严”描述了橄榄初尝时的苦涩味道,这里用“正味”强调了苦味的浓烈和严厉。第三句“待得微甘回齿颊”描绘了橄榄的味道渐渐变甜,以“微甘”形容橄榄的甜味,意味着苦难逐渐过去,生活开始变得美好。最后一句“已输崖蜜十分甜”用对比的手法,将橄榄的甜味与崖蜜相提并论,强调了生活中的甜蜜与快乐。整首诗以橄榄的味觉体验为主线,通过对比苦涩和甘甜的变化,表达了人生中经历的苦难和喜悦,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情感。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通过描绘橄榄的味道变化,他表达了人生中苦难和喜悦共存的真实性,以及面对困难时积极向上的心态。这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橄榄拼音读音参考

gǎn lǎn
橄榄

fēn fēn qīng zǐ luò hóng yán, zhèng wèi sēn sēn kǔ qiě yán.
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
dài de wēi gān huí chǐ jiá, yǐ shū yá mì shí fēn tián.
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相关内容:

任师中挽词

日日出东门

孔毅甫妻挽词

食柑

题织锦图上回文三首


相关热词搜索:橄榄
热文观察...
  • 次韵杭人裴维甫
    余杭门外叶飞秋,尚记居人挽去舟。一别临平山上塔,五年云梦泽南州。凄凉楚些缘吾发,邂逅秦淮为......
  • 邓忠臣母周氏挽词
    微生真草木,无处谢天力。慈颜如春风,不见桃李实。古今抱此恨,有志俯仰失。公子岂先知,战战常......
  • 同王胜之游蒋山
    到郡席不暖,居民空惘然。好山无十里,遗恨恐他年。欲款南朝寺,同登北郭船。朱门收画戟,绀宇出......
  • 次韵答宝觉
    芒鞋竹杖布行缠,遮莫千山更万山。従来无脚不解滑,谁信石头行路难。...
  • 秦少游梦发殡而葬之者云是刘发之柩是岁发首
    君看三代士执雉,本以杀身为小补。居官死职战死绥,梦尸得官真古语。五行胜己斯为官,官如草木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