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奉和圣制过王濬墓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张九龄
2025-07-19

奉和圣制过王濬墓

唐代  张九龄  

汉王思钜鹿,晋将在弘农。
入蜀举长算,平吴成大功。
与浑虽不协,归皓实为雄。
孤绩沦千载,流名感圣衷。
万乘度荒陇,一顾凛生风。
古节犹不弃,今人争效忠。

奉和圣制过王濬墓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奉和圣制过王濬墓翻译及注释

中文译文:
《奉和圣制过王濬墓》
汉王思钜鹿,
晋将在弘农。
入蜀举长算,
平吴成大功。
与浑虽不协,
归皓实为雄。
孤绩沦千载,
流名感圣衷。
万乘度荒陇,
一顾凛生风。
古节犹不弃,
今人争效忠。

诗意:
这首诗是作者张九龄为表示对王濬的敬意而写的。王濬是唐朝时期一位崇高的将领,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众多的功绩,例如平定吴国和攻占蜀地等。这首诗主要讲述了汉王刘邦思念巨鹿,而晋朝将领王浑则在弘农谋划,最终一起归于刘邦,被后人称为雄才。王濬的英绩流传千载,感动了君主圣人的心,他的一举一动都能产生影响,万乘之地都为之一顾而生风。王濬保持着古人的忠诚精神,而今天的人们也争相效忠。

赏析:
这首诗以对王濬的赞美和敬仰为主题,通过描绘王濬的事迹和功绩,展现出他的英雄才略和忠诚精神。整首诗字句简练,用词精练,通过对比汉王和晋将的背景,彰显了王濬在历史上的卓越地位。作者通过描述王濬功勋卓著的事迹,表达了对他的崇敬之情,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引起的历史影响。同时,诗中也强调了王濬的忠诚和正直,通过将他的品质与古人相对照,引导现代人效法古人,追求忠诚和正直,体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和思想主张。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味深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奉和圣制过王濬墓拼音读音参考

fèng hé shèng zhì guò wáng jùn mù
奉和圣制过王濬墓

hàn wáng sī jù lù, jìn jiāng zài hóng nóng.
汉王思钜鹿,晋将在弘农。
rù shǔ jǔ zhǎng suàn, píng wú chéng dà gōng.
入蜀举长算,平吴成大功。
yǔ hún suī bù xié, guī hào shí wèi xióng.
与浑虽不协,归皓实为雄。
gū jī lún qiān zǎi, liú míng gǎn shèng zhōng.
孤绩沦千载,流名感圣衷。
wàn shèng dù huāng lǒng, yī gù lǐn shēng fēng.
万乘度荒陇,一顾凛生风。
gǔ jié yóu bù qì, jīn rén zhēng xiào zhōng.
古节犹不弃,今人争效忠。


相关内容:

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

恩赐乐游园宴应制

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

奉和圣制同二相南出雀鼠谷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


相关热词搜索:王濬墓
热文观察...
  • 和崔尚书喜雨
    积阳虽有晦,经月未为灾。上念人天重,先祈云汉回。仁心及草木,号令起风雷。照烂阴霞止,交纷瑞......
  • 和许给事中直夜简诸公
    未央钟漏晚,仙宇蔼沉沉。武卫千庐合,严扃万户深。左掖知天近,南窗见月临。树摇金掌露,庭徙玉......
  • 酬宋使君见赠之作
    时来不自意,宿昔谬枢衡。翊圣负明主,妨贤愧友生。罢归犹右职,待罪尚南荆。政有留棠旧,风因继......
  • 酬宋使君见诒
    陟邻初禀训,献策幸逢时。朝列且云忝,君恩复若兹。庭闱际海曲,轺传荷天慈。顾己欢乌鸟,闻君泣......
  • 酬通事舍人寓直见示篇中兼起居陆舍人景献
    轩掖殊清秘,才华固在斯。兴因膏泽洒,情与惠风吹。所美应人誉,何私亦我仪。同声感乔木,比翼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