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登辨觉寺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王维
2025-07-23

登辨觉寺

唐代  王维  

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
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
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
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登辨觉寺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登辨觉寺翻译及注释

《登辨觉寺》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词,表现了登上辨觉寺,远离尘嚣,感受自然的宁静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
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
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
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诗意表达了诗人王维登上辨觉寺的景象和感受。诗词开头描述竹径从远方来到此处,莲峰从城池中升起,呈现出一种山寺的氛围。接着描绘窗中可以尽览三楚的景色,林上九江平静如镜。接下来,诗人坐在柔软的草地上,聆听着长松传来的梵音。最后两句表达诗人置身于法云之外的空居,观察世间万象,领悟到生命本身的无常和无生。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表达方式展示了王维内心的宁静与追求。通过描绘山寺的景色和诗人的体验,诗词表达了远离尘嚣,重拾内心平静的愿望。诗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以及对音响、光影等感官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心境。

总体来说,《登辨觉寺》通过描绘山寺的景色和诗人的体验,传达了寻求心灵宁静、追求自由自在的主题。诗词的精妙之处在于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深沉的人生思考,给予读者以思考和启迪。

登辨觉寺拼音读音参考

dēng biàn jué sì
登辨觉寺

zhú jìng cóng chū dì, lián fēng chū huà chéng.
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
chuāng zhōng sān chǔ jǐn, lín shàng jiǔ jiāng píng.
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
ruǎn cǎo chéng fū zuò, cháng sōng xiǎng fàn shēng.
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
kōng jū fǎ yún wài, guān shì dé wú shēng.
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相关内容:

过崔驸马山池

与卢象集朱家

游李山人所居因题屋壁

送崔三往密州觐省

送杨长史赴果州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过福禅师兰若
    岩壑转微径,云林隐法堂。羽人飞奏乐,天女跪焚香。竹外峰偏曙,藤阴水更凉。欲知禅坐久,行路长......
  • 喜祖三至留宿
    门前洛阳客,下马拂征衣。不枉故人驾,平生多掩扉。行人返深巷,积雪带馀晖。早岁同袍者,高车何......
  • 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
    促织鸣已急,轻衣行向重。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何人顾蓬径,空愧求......
  • 郑果州相过
    丽日照残春,初晴草木新。床前磨镜客,树下灌园人。五马惊穷巷,双童逐老身。中厨办粗饭,当恕阮......
  • 韦给事山居
    幽寻得此地,讵有一人曾。大壑随阶转,群山入户登。庖厨出深竹,印绶隔垂藤。即事辞轩冕,谁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