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延安革命遗址图片篇二
今天,天气格外晴朗,蓝天一碧如洗,微有凉风拂面,我们怀着无限崇仰之情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去参观。
一路上,我们乘着旅游大巴,尽情观赏着沿途的别样风景。昔日一无所有的黄土高坡,而今漫山遍野都是树木,在绿色的海洋里,几座黄色的小楼若隐若现。这难道不是世外桃源吗?
导游叔叔见我们有些不敢相信,便说道:“以前这里光秃秃的,几乎没有树木,荒草也不多,人们也住在土窑洞里,生活条件好的也只是住在石窑洞里。当年,xxx住的就是相对好一点的石窑洞。近些年来,政府考虑环境问题,提出了‘飞播工程’,让飞机空投植被的种子,并且退耕退牧还田……这才渐渐有了如今令人可喜的新面貌。去年,发生了山洪爆发,连主席住过的石窑洞都倒了,今年才重建了新的石窑洞……所以,政府让工程队建筑了这些牢固美观的小楼,让人们免费搬进去。即使是特别偏僻的山区,村民也住上了条件良好的石窑洞。”我们听了,都为老区的人民感到欣慰。
车轮疾驰,谈笑风生,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了杨家岭旅游景区。我们先秩序井然地参观了xxx、xxx等伟人的住地,窑洞里空气浑浊,中间居然还有相通的防空洞。各屋子里有相通的小洞,但有些也因为肆虐的山洪,被填埋了起来。屋子里光线很不好,看来xxx住在这里也吃了不少苦呀!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有一张石桌,据说是xxx和外国记者谈话的地方。
我们还在延安那古老的大会堂拍照留念了呢。妈妈还说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生机蓬勃的杨家岭的早晨。咦《杨家岭的早晨》不正是一篇赞颂老一辈革命家的优美课文吗?
这次杨家岭之旅让我感受到革命道路的艰辛,领略到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也得到了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深深启迪……真是获益匪浅哪!
延安革命遗址图片篇四
明丽的火在天空交汇。
今天来到了延安。
我们说起红色的革命,我们说起亡国灭种的耻辱。往往历史长河中沾染尘埃的事,总会引我们走向新世界。我只是怯懦的站在边缘试探,我要向前,我要回望。枣园的灯光还在彻夜明亮吗?它被湮没了。湮没。可我知道,后人依然会铭记着。
延安,你笑意蜷倦,缓缓从远方走来。温柔又恬静。晨露闪烁,我只愿贴近你的脉搏,感受你呼吸的韵律。延安,我把你追寻,我会靠近你,靠近你的灵魂,你的梦,你的无上荣光,你千百次的回头。
这样的风景。黄土沟壑纵横,四处的树虽不高大,可却生机盎然。随着风,摇来摇去,招招它的枝叶,全作是在打招呼了。我在等你,延安。岁月波光明灭,带着我们的希望一直开拓着未来的路。不比南方满树旖旎,只是淡淡的,淡淡的飘过。歌颂的是革命的热烈,那份奋不顾身。我从未如此简单。
天空是半透明的,浅浅悄悄掠过一两只飞鸟也不引人注目。我想我是爱延安的。我会爱它的绵厚的历史,如履薄冰的爱它;我会爱它革命的启始,我会爱它的宝塔山,我会爱它那惊骇世俗的红色。我的延安。你是我的延安。
天边的艳色逐渐汇成焦点,它说,未来可期。
延安革命遗址图片篇五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的眼睛挡住了……”诗歌中诵延安,我们也在忆延安。
傍晚,秋风萧瑟,却阻挡不了我们研学队伍前行的步伐,此时的我,已站在延安街头。闪烁的霓虹,疾驰的车辆,热情的笑脸。延安的夜,让人迷醉不已。
在歌舞剧剧场观看《延安保育院》。我们盼望着,等待着。一瞬间,汹涌澎湃的声音向我们袭来。杂乱的心被这炮火纷飞的场面,淳朴无私地奉献震撼了。一剧未了,我却早已潸然泪下。延安,这片土地经历过多少血与火的考验!
走出剧场的那一刻,脸颊上的泪痕还未消失,迎着前方吹来的微风,更冷了。夜深了,人静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延安,这片土地让我更加好奇。
第二日早晨,我们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一大早院中就挤满了人。伴随着一阵掌声,让人期盼已久的开幕仪式终于到来了。现场主持人向我们介绍了很多陕北的风俗,住窑洞、睡火炕、白头巾、红腰带、嗓门亮……延安,真让人陶醉!
随后,陕北人民为我们献上了当地最具有代表性的歌舞——扭秧歌。只见红与绿的扇子在姑娘们手中飞舞起来,红与绿的丝带飘起来。花折伞在后生们手中舞出了花样,撑起时,似乎要直穿云霄,舞起时,犹如飞轮旋转。在热情的舞蹈中,老师和学生上台和他们一起扭了起来。一时间,广场上成了欢乐的海洋。
孕育革命火种的窑洞,指引中国革命前进的宝塔,王家坪、杨家岭曾居住过xxx、xxx、xxx等老一辈革命家。金黄的银杏叶漫天飞舞,自宝塔山山脚向上望去,一级一级的阶梯好似红军征程。向上攀登着,似乎背负着巨大的任务。
黄土高原的美景,让人如痴如醉。看着眼前的延安,让我不禁想起曾经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正是因为有无数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我们才会有现在美好的生活。未来,我要脚踏实地,好好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延安革命遗址图片篇七
家乡的田野美丽、富饶。
春天到了,田野里的小草嫩绿嫩绿的,给大地披上了一条绿色的新衣。柳树长出了嫩芽。一阵风吹来,他象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玩弄自己轻盈的长发,小鸟被她的美丽给吸引,不禁在枝头放声歌唱。淅淅沥沥的春雨滋润着大地。只见桃花浅笑、梨蕊含羞、樱花烂漫、吊兰清秀,真是各有千秋、难分高下。春,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夏天的田野,到处是绿油油的水稻,还有茂盛的桑树地。知了在树上“知知”的叫着,好象正在开盛夏的音乐会,青蛙也过来“呱呱”伴奏,好象在说:“穗苗啊,快快长大吧!”
秋天,沉甸甸的稻穗弯下了腰,金黄色的稻穗在秋风的推动下,卷起一层层“波浪”迷人的秋景,让我陶醉!
冬天,广阔的田野也不失“大家风范”!田野在寒风中,显得那么美,他无私的精神让人敬佩。虽然田野上是光秃秃的,但是在田野的泥土里,正孕育着新的生命。俗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练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她从不和百花争艳。只是在冬天,这个寒冷的季节里,默默的出现,她是纯洁、坚强、勇敢的象征。冬天的田野,真美啊!
田野也是人们的“聚宝盆”。农民们在田野上种地,辛勤的劳动后,在田野里收获丰硕的果实,再用果实换来金钱,养家糊口。还有人在田野上养牛羊,牛羊门吃着新鲜的野草,各各都身强力壮。瞧!不远处就有几只牛,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美餐呢!田野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收益。
我爱家乡的田野,他美丽、富饶,更是无私的为人们奉献!
延安革命遗址图片篇八
巍巍宝塔山,叮咚延河水,枣园窑洞简朴的陈设,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的会场,王家坪纪念馆陈列的革命文物史迹,延安不减昔日古典的美丽,笼罩这一层迷人、神秘的面纱!吸引着世人前来探寻。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境内,被称为天下第一陵。也是我们研学的第一站。传说中,黄帝不但是一位英雄的领袖人物,而且也是智慧的化身。人们把许多发明创造都归功于黄帝或他的妻子、臣下。如造舟车、制衣冠、务蚕桑、创医学、定音律、造文字、布五谷、烧彩陶及政治生活中的典章制度、风俗习惯中的婚丧礼仪等,后人以黄帝时代作为中华民族迈入文明社会的开始,所以,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而我们,炎黄子孙,正是他的后代。
广场北端有一座桥––轩辕桥,轩辕桥用花岩石料砌成,轩辕桥栏板上均雕有古典图案花纹,显得粗犷古朴。轩辕桥下的湖名为印池,桥山古柏,倒映池中,与白云蓝天交相辉映,为黄帝陵添加了无限的灵气。
山上,有黄帝庙,黄帝庙呈四方形,庙门朝南,气势非常雄伟,门额上题着几个大字轩辕庙。庙院内有大殿,大殿的门额上悬挂写有人文初祖四字的大匾,非常醒目。大殿中间安放着巨大的黄帝牌位,上面写着轩辕黄帝之位。
下午,我们来到枣园革命旧址。大门旁边,一队身背腰鼓,腰系红绸的安塞腰鼓队员。
里头是xxx曾居住过的窑洞旧址,两个书柜,一张床,一张木桌,几张木椅,就是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中xxx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延安,革命先辈们的旧居,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我喜欢淳朴的民风,更爱这红色的延安,初心方得始终!
延安革命遗址图片篇九
不能忘记的是一句话,那是xxx在延安引领着我们的一盏明灯;不能忘记的是一张纸,可能破旧,也可能潦草,却在延安为中国指明了一条艰难但光辉的道路;不能忘记的一段历史,一段艰苦但却熠熠生辉的历史。
当一面红旗终于能插在延安这个小城的上空中,当一群灰衣布鞋的战士走进这片土地时,这段难忘的岁月缓缓拉开了他的帷幕。那时候的战士用行动诠释了“公仆”的意思,来保护这个在战火中飘摇不定,命运未卜的城市。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正是延安精神的体现,是国家之魂,也是民族之魂。他们将这种精神,牢牢铭刻在自己的心中,最后,终于将鲜红的旗帜插遍了整个中国大地,让中国这头雄狮渡过最为艰难的时期,慢慢发出震动世界的吼声。
如今,硝烟战火被时间的尘土所掩埋,空气中也只剩下了花朵的芳香,那段历史也慢慢从人们的记忆里走入了教科书中。延安那曾经灰头土脸落魄不堪的形象被时间带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发达的城市,一个人来人往众人膜拜的旅游城市。一切都足可以印证“小康社会”的发展,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民族统一,建设中国,发展中国”不正是当年xxx和那些革命先辈们的目标吗?
可我总是觉得少了些什么?难道时间在带走应该带走的东西的同时,也偷走了不该带走的吗?
我看见了电视上频频传来因贪污受贿官员被查出判刑的新闻;
我看见了一名又一名“官二代”“富二代”们不学无术,仗势欺人的案例; 我还看见了当问道“延安精神”时,那些打扮入时的“白领”,还有那些意气风发的学生们茫然无知的眼神。
原来,我们在摒弃过去落魄落后的中国形象时,也不小心丢掉了过去曾经的一盏明灯,那点燃无数人的希望,为无数人照亮前方道路的延安精神。
难道在这个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中,真的不需要他了吗?不,不是的。我们仍然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样才能在未来舞台上,更好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仍需要在未来的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同样需要不断的开拓创新,而不是在安逸的环境中无忧无虑 我们应该丢掉它吗?我们应该忘记它吗?答案理所当然的是否定的。
那些认为延安精神已经过时,应该抛弃的人是多么愚昧和可笑。可是延安精神随着时间的脚步变得越来越沉重,已经有太多人在匆忙中丢下了它,拼命地追赶时间去了。而我,依然怀揣着延安精神缓慢而又坚定地走着,于是时间就离我越来越远。我该怎么办,是应该盲目的抛下它,不顾一切的跟着“风”走,还是继续着我的步伐,我又有些茫然了。
此时,我又想起了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我们的先辈们用延安的星星之火,点燃了广沃中国,让一面面红旗以燎原之势擦遍了神州大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延安精神”就是神州大地上的一股劲风,最终让火势燃遍全中国的劲风。
原来,我应该做的并不是紧紧怀揣着,而应该让怀中那紧揣着的星星火种点燃我自己,点燃身边的人,这星星火种终将成为燎天大火,让我们更快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
我想,我愿意,我也应该去做那点点星火,让延安精神永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