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自蒲赴湖至板桥逢杜谋伯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晁补之
2025-07-27

自蒲赴湖至板桥逢杜谋伯

宋代  晁补之  

二年两度踏京尘,犹喜常逢杜子春。
文学老来从旧日,金兰同好更何人。
身惭随檄终难强,计欲归耕未敢陈。
正是桃花红似血,不应无酒但沾巾。

自蒲赴湖至板桥逢杜谋伯作者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自蒲赴湖至板桥逢杜谋伯翻译及注释

《自蒲赴湖至板桥逢杜谋伯》是宋代晁补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两次年复年,踏京尘。
不料常遇杜子春。
文学老来继往日,
金兰同好有几人?
我自愧随檄难强,
心中计划未敢陈。
正是桃花红如血,
不应无酒只拭巾。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晁补之两次从蒲州前往湖州途中,在板桥上偶遇杜谋伯的情景。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杜谋伯的敬佩之情。他自愧不如杜谋伯的文学造诣,而心中所计划的事情也不敢轻易透露。最后,诗人以桃花红似血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情,认为生活中应该有酒来畅怀。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晁补之的心境和情感。诗人通过描述自己两次踏上京城的旅途,表达了对杜谋伯的喜爱和敬仰。他自谦自己的文学水平不及杜谋伯,并暗示自己心中有计划,但不敢轻易透露。最后两句以桃花红似血的景象来寄托诗人内心的激情,表达了他对生活中热烈的感受和对世事的真挚态度。

诗词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自己和杜谋伯的比较,凸显了杜谋伯的学识才华和诗人自愧不如的心态。同时,通过桃花红似血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热情的追求,认为生活中应该有酒来增添情趣和畅怀心情。整首诗词意境明快,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和生活的热爱,展现了宋代文人豪放洒脱的风貌。

自蒲赴湖至板桥逢杜谋伯拼音读音参考

zì pú fù hú zhì bǎn qiáo féng dù móu bó
自蒲赴湖至板桥逢杜谋伯

èr nián liǎng dù tà jīng chén, yóu xǐ cháng féng dù zi chūn.
二年两度踏京尘,犹喜常逢杜子春。
wén xué lǎo lái cóng jiù rì, jīn lán tóng hào gèng hé rén.
文学老来从旧日,金兰同好更何人。
shēn cán suí xí zhōng nán qiáng, jì yù guī gēng wèi gǎn chén.
身惭随檄终难强,计欲归耕未敢陈。
zhèng shì táo huā hóng shì xuè, bù yīng wú jiǔ dàn zhān jīn.
正是桃花红似血,不应无酒但沾巾。


相关内容:

春雪监中即事二首二

自画山水留春堂大屏题其上

子固席上雪得芟字

自画山水寄无斁题其上

祝家墩阻水旦起舟人云天上风花顺矣作一绝


相关热词搜索:板桥蒲赴湖杜谋伯
热文观察...
  • 次韵韩求仁南台朝请晚过南湖见寄
    浮花浪蕊信东西,何许寻芳去自迟。流景不须惊石火,寸田应已长琼枝。想君清兴聊堪发,遣我忧心久......
  • 次韵李秬灵山亭宴集宠戏之句
    胜游谁继竹林贤,岘首高情自邈然。宝刹千寻出天半,灵山三面落樽前。梅花摘得宁烦驿,桃叶呼来不......
  • 次韵李秬双头牡丹
    寒食春光欲尽头,谁抛两两路傍球。二乔新获吴宫怯,双隗初临晋帐羞。月底故应相伴语,风前各是一......
  • 次韵李秬酴醾
    夭红琐碎竞春娇,后出何妨便夺标。云鹤嬉晴来万只,玉龙惊震上千条。蓐收晃荡风前仗,萼绿飘翩月......
  • 次韵李秬新庵
    无心何用说心灰,庵在青萝绿筱隈。自可谈间公事了,不妨闲处道书开。更携邀月清樽上,只着登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