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子规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顾况
2025-07-23

子规

唐代  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子规作者简介

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子规翻译及注释

诗词:《子规》

唐代 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中文译文:
鸟类中的杜宇死去的冤魂积攒了很久,
年复一年地啼哭,以血动人,令人悲伤。
如果能使这些冤魂都得到化解,
又为什么要在哪棵树或哪座山上安放子规(杜鹃)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种悲伤和无奈的情绪,以杜宇作为象征。杜宇是一种涉世未深的小鸟,常以其悲凉的啼声为人所知。诗人用杜宇的啼鸣来表达人们的悲伤和痛苦。

诗中描述了杜宇冤魂积攒的时间已久,年复一年地啼哭,以血动人,让人感到悲伤。作者借助杜宇的形象,抒发人们在生活中所遭遇的不公和冤屈,表达了对悲伤情绪的理解和同情。

诗末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疑问。如果能够化解这些冤魂的怨恨,又为什么要在某棵树或某座山上安放子规(杜鹃)呢?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常常用于表达哀思和悲伤。诗人质疑为何将悲伤的象征置于树林和山间,似乎在质疑这种象征是否真正能够解决人们的痛苦。

整首诗通过对杜宇和子规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冤屈和痛苦的思考和同情。诗人在表达自己的疑虑,探究痛苦的解决之道。诗中的杜宇和子规成为了一种象征,引发人们对生命和命运的深思。

子规拼音读音参考

zǐ guī
子规

dù yǔ yuān wáng jī yǒu shí, nián nián tí xuè dòng rén bēi.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ruò jiào hèn pò jiē néng huà, hé shù hé shān zhe zǐ guī.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相关内容:

田园观雨兼晴后作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李云南征蛮诗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鲜于仲通,天宝末为京兆尹)

出还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诸将五首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
  • 云安阻雨
    日长巴峡雨濛濛,又说归舟路未通。游人不及西江水,先得东流到渚宫。...
  • 湘夫人祠(即黄陵庙)
    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晚泊登汀树,微馨借渚蘋.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
  • 题江陵临沙驿楼
    江天清更愁,风柳入江楼。雁惜楚山晚,蝉知秦树秋。凄凉多独醉,零落半同游。岂复平生意,苍然兰......
  • 杂诗
    采山仍采隐,在山不在深。持斧事远游,固非匠者心。翳翳青桐枝,樵爨日所侵。斧声出岩壑,四听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