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中秋夜八绝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4

中秋夜八绝

宋代  苏辙  

猿狖号枯木,鱼龙泣夜潭。
行人已天北,思妇隔江南。

中秋夜八绝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中秋夜八绝翻译及注释

《中秋夜八绝》是苏辙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猿狖号枯木,
鱼龙泣夜潭。
行人已天北,
思妇隔江南。

中文译文:
猿狖哭泣着干枯的树木,
鱼和龙儿在夜潭中哭泣。
行人已经到达北方的天空,
思念的妇人却隔着江水在江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中秋夜的凄凉和思乡之情。苏辙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分离和思念的痛苦。

首先,诗中的猿狖号枯木,鱼龙泣夜潭,通过动物的形象来传达凄凉和悲伤的氛围。猿狖是猴子和狒狒的合称,它们哭泣着干枯的树木,象征着荒凉和无望。而鱼和龙儿在夜潭中哭泣,更加强调了悲伤的氛围。

其次,诗中的行人已天北,思妇隔江南,通过描述行人和思念的妇人的位置,表达了分离和思念之情。行人已经到达遥远的北方,离开了家乡,而思念的妇人却被江水分隔在江南,两者相隔甚远,无法相见,增加了思乡的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以极简的文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离别的痛苦。它展现了中秋夜的凄凉和孤寂感,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中秋夜八绝拼音读音参考

zhōng qiū yè bā jué
中秋夜八绝

yuán yòu hào kū mù, yú lóng qì yè tán.
猿狖号枯木,鱼龙泣夜潭。
xíng rén yǐ tiān běi, sī fù gé jiāng nán.
行人已天北,思妇隔江南。


相关内容:

中秋夜八绝

中秋夜八绝

中秋夜八绝

逍遥堂会宿二首

中秋夜八绝


相关热词搜索:秋夜
热文观察...
  • 中秋夜八绝
    看久须扶立,行贪遂失归。谁能终不睡,烂醉羽觞飞。...
  • 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三首
    还家卜筑初无地,随分经营似有时。多斫修篁终未忍,略存古柏更无疑。画图且作百间计,入室犹应三......
  • 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三首
    旧庐近已借诸子,新宅分甘临老时。万里松楸终独往,四方兄弟亦何疑。竹间疏户幽人到,林上长松野......
  • 次韵子瞻饮道者院池上
    雨气凉侵殿,河流渗入池。黄粱沦鱼子,白酒泻鹅儿。风细初生袖,尘清免汗眉。郊行不易得,拂壁看......
  • 初闻得校书郎示同官三绝
    读书犹记少年狂,万卷纵横晒腹囊。奔走半生头欲白,今年始得校书郎。百家小邑万重山,惭愧斯民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