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重寄别微之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7-21

重寄别微之

唐代  白居易  

赠别  讽刺  

凭仗江波寄一辞,不须惆怅报微之。
犹胜往岁峡中别,滟滪堆边招手时。

重寄别微之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重寄别微之翻译及注释

《重寄别微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凭仗江波寄一辞,
不须惆怅报微之。
犹胜往岁峡中别,
滟滪堆边招手时。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白居易与朋友微之的离别之情。白居易借江波之势将自己的辞别之意传达给微之,并表示不必忧虑他无法回应。诗人认为与微之的离别尽管令人伤感,但仍然胜过以往在峡谷中的离别,因为当时的情景只能通过远远招手来表达离别之意。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通过将自己的辞别之意寄托于江波,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诗中的“不须惆怅报微之”表现了诗人对微之的理解和宽容,无论微之是否能够回应,他并不期待或要求,只希望通过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来传达自己的离别之情。

诗人通过对比以往在峡谷中的离别与现在的离别,表达了这次离别的特殊意义。尽管以往的别离可能更加困难和痛苦,但现在的离别也同样令人伤感。诗人将滟滪堆边招手的情景作为一个象征,突出了离别的无奈和悲伤。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词句传达了深情厚意,表达了诗人对微之的离别之情,展示了诗人对友谊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呈现了离别的无奈和悲凉,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重寄别微之拼音读音参考

zhòng jì bié wēi zhī
重寄别微之

píng zhàng jiāng bō jì yī cí, bù xū chóu chàng bào wēi zhī.
凭仗江波寄一辞,不须惆怅报微之。
yóu shèng wǎng suì xiá zhōng bié, yàn yù duī biān zhāo shǒu shí.
犹胜往岁峡中别,滟滪堆边招手时。


相关内容:

木芙蓉花下招客饮

堂堂

赠沙鸥

答刘戒之早秋别墅见寄

访陈二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宿竹阁
    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巧未能胜拙,忙应不及闲。无劳别修道,即此是......
  • 垂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
  • 戴光弓(韦评事见赠也)
    潞府筋角劲,戴光因合成。因君怀胆气,赠我定交情。不拟闲穿叶,那能枉始生。唯调一只箭,飞入破......
  • 伊州
    老去将何散老愁,新教小玉唱伊州。亦应不得多年听,未教成时已白头。...
  • 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
    知君暗泊西江岸,读我闲诗欲到明。今夜通州还不睡,满山风雨杜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