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再用韵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辛弃疾
2025-07-28

再用韵

宋代  辛弃疾  

自古蛾眉嫉者多,须防按剑向随和。
此身更似沧浪水,听取当年孺子歌。

再用韵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再用韵翻译及注释

诗词:《再用韵》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自古蛾眉嫉者多,
须防按剑向随和。
此身更似沧浪水,
听取当年孺子歌。

中文译文:
自古以来,蛾眉之嫉妒者常有,应当警惕他们的刀剑向着随和之辈。我的心境更像是波涛汹涌的沧浪江水,倾听着当年孩子们的歌唱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辛弃疾所创作,表达了他对于人世间的嫉妒和虚伪的批判,同时展现了他自己的豁达和坚韧。诗中的"蛾眉"可以理解为那些心胸狭窄、嫉妒心重的人,他们常常看不得别人的成功和优秀。辛弃疾提醒人们要小心应对这些嫉妒之人,以防止他们对自己造成伤害。

辛弃疾将自己的心境比作沧浪江水,沧浪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象征之一,也寄托了辛弃疾壮志豪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与沧浪江水相融合,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和坚持。最后两句"听取当年孺子歌"传递出作者怀旧之情,回忆起年少时的欢乐与激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辛弃疾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体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独立个性。同时,通过对沧浪江水和年少时光的描绘,也展示了作者对于美好过往的留恋和怀念之情。

再用韵拼音读音参考

zài yòng yùn
再用韵

zì gǔ é méi jí zhě duō, xū fáng àn jiàn xiàng suí hé.
自古蛾眉嫉者多,须防按剑向随和。
cǐ shēn gèng shì cāng láng shuǐ, tīng qǔ dāng nián rú zǐ gē.
此身更似沧浪水,听取当年孺子歌。


相关内容:

有以事来请者俲康节体作诗以答之

题金相寺净照轩诗

题鹅湖壁

江行吊宋齐邱

鹤鸣亭独饮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再用韵
    欲把身心入太虚,要须勤着净工夫。古人有句须参取,穷到今年锥也无。...
  • 书愤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
  • 书愤
    清汴逶迤贯旧京,宫墙春草几番生。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天地固将容小丑,犬羊自惯渎......
  • 书愤
    白发萧萧卧泽中,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
  • 书愤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