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名句 >亦如何路判春休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18

亦如何路判春休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

出自:寄吴冲卿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字数:7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古诗内容】
塞垣花气欲飞浮,眼底纷纷绿渐抽。
悠远山川嗟我老,急难兄弟想君愁。
旧知白日诸曹满,试问红灯几客留。
时节只应无意思,亦如何路判春休

亦如何路判春休翻译及注释

诗词:《寄吴冲卿二首》

塞垣花气欲飞浮,
眼底纷纷绿渐抽。
悠远山川嗟我老,
急难兄弟想君愁。

旧知白日诸曹满,
试问红灯几客留。
时节只应无意思,
亦如何路判春休。

中文译文:

花朵的芬芳弥漫在边塞的城垣上,欲飞欲浮;
眼底的景象不断地变绿,渐渐地展现出来。
远离的山川使我感叹岁月的匆匆流逝,
紧急困难之中,我想起了与你同在时的忧愁。

以前熟悉的白天里,曹官们多是满面春风,
如今却问红灯下还有几位客人停留。
这时节本该无所牵挂,
但又如何能判定春天是否结束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王安石所作,表达了离别思念的情感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诗人通过描绘边塞上的花朵飞扬的景象,表达了离别时的心情,花朵的欲飞欲浮象征着离别的不舍之情。同时,眼底绿色逐渐抽出,可以理解为诗人在离别之时,眼前的景色渐渐清晰起来,也暗示着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渐渐涌现。

诗中提到的悠远山川和急难兄弟,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山川的悠远使诗人感叹自己的年龄渐长,而急难之时,他则想起了与朋友共同经历的困苦和忧愁。

接下来,诗人回忆起过去曾熟悉的白天,其中的曹官们多是心情愉悦,满面春风。而现在,他却问红灯下还有几位客人停留,暗示着离别的残酷和孤独。这里的红灯可以理解为客栈或酒楼等地,而客人的减少则暗示着离别的人渐渐离开,自己感到更加孤独。

最后两句“时节只应无意思,亦如何路判春休。”表达了诗人对时节流转的无奈和对春天结束的疑问。时节本应无所牵挂,但离别之情让诗人难以释怀,他不知道如何判断春天何时结束,暗示着对离别无法预测的苦恼。

总括来说,这首诗以边塞花朵的欲飞欲浮为引子,通过描绘离别的情感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呈现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追忆。它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描述,表达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无奈和思念,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无法把握和对春天结束的疑惑。整体上,这首诗以微妙的情感描绘了离别和岁月的主题,展现了王安石细腻而深沉的诗歌才华。

亦如何路判春休拼音读音参考

jì wú chōng qīng èr shǒu
寄吴冲卿二首

sāi yuán huā qì yù fēi fú, yǎn dǐ fēn fēn lǜ jiàn chōu.
塞垣花气欲飞浮,眼底纷纷绿渐抽。
yōu yuǎn shān chuān jiē wǒ lǎo, jí nàn xiōng dì xiǎng jūn chóu.
悠远山川嗟我老,急难兄弟想君愁。
jiù zhī bái rì zhū cáo mǎn, shì wèn hóng dēng jǐ kè liú.
旧知白日诸曹满,试问红灯几客留。
shí jié zhǐ yīng wú yì sī, yì rú hé lù pàn chūn xiū.
时节只应无意思,亦如何路判春休。


相关内容:

飘流谁弃止谁收

杌尔何年客此洲

能使君疑福可求

未妨他日称居士

江边屈子槁将投


相关热词搜索:亦如何路判春休
热文观察...
  • 无心使口肝使目
    杌尔何年客此洲,飘流谁弃止谁收。无心使口肝使目,有干作身根作头。暴露神灵难寄托,祷祠村落几......
  • 萧瑟野衣巾
    萧瑟野衣巾,能忘至老贫。避嚣依市井,蒙垢出埃尘。接物工齐物,劳身耻为身。伤心宿昔地,不复见......
  • 避嚣依市井
    萧瑟野衣巾,能忘至老贫。避嚣依市井,蒙垢出埃尘。接物工齐物,劳身耻为身。伤心宿昔地,不复见......
  • 能忘至老贫
    萧瑟野衣巾,能忘至老贫。避嚣依市井,蒙垢出埃尘。接物工齐物,劳身耻为身。伤心宿昔地,不复见......
  • 蒙垢出埃尘
    萧瑟野衣巾,能忘至老贫。避嚣依市井,蒙垢出埃尘。接物工齐物,劳身耻为身。伤心宿昔地,不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