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名句 >西风送雨鸣庭树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_宋代诗人袁去华
2025-07-24

西风送雨鸣庭树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

出自:菩萨蛮  
朝代:宋代  
作者:袁去华  
字数:7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分类:菩萨蛮  

【古诗内容】
西风送雨鸣庭树
嫩寒先到孤眠处。
愁极梦频惊。
马嘶天渐明。
千林枫叶赤。
寒事催刀尺。
树杪又斜阳。
迢迢归路长。

西风送雨鸣庭树翻译及注释

《菩萨蛮》是宋代袁去华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秋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内心的描写,表达了孤寂和离愁的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西风送雨鸣庭树。
嫩寒先到孤眠处。
愁极梦频惊。
马嘶天渐明。
千林枫叶赤。
寒事催刀尺。
树杪又斜阳。
迢迢归路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寒冷的秋夜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内心的感受,传达了作者内心的离愁和孤寂之情。

首两句“西风送雨鸣庭树,嫩寒先到孤眠处”描绘了秋天的风雨声传入庭院,寒气逐渐侵袭孤独的寝室,表现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诗人写道“愁极梦频惊,马嘶天渐明”,表达了内心极度忧愁的状态,梦境频繁惊醒,天色渐渐明亮,暗示了一个漫长孤寂的夜晚即将过去。

下半首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和人物的离愁。诗中的“千林枫叶赤”描绘了秋天林中红叶的美景,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变迁和离别的寓意。接着,诗人写道“寒事催刀尺,树杪又斜阳”,表达了季节的寒冷催促着刀尺的割裁工作,同时夕阳又斜照在树梢上,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物离别的迫切感。最后一句“迢迢归路长”表达了漫长的归途,强调了诗中人物的离愁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和人物的内心反映了作者袁去华在寒冷秋夜中的离愁和孤寂之情。通过对季节的描写和景物的隐喻,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人物的情感相融合,使诗词更具意境和美感。

西风送雨鸣庭树拼音读音参考

pú sà mán
菩萨蛮

xī fēng sòng yǔ míng tíng shù.
西风送雨鸣庭树。
nèn hán xiān dào gū mián chù.
嫩寒先到孤眠处。
chóu jí mèng pín jīng.
愁极梦频惊。
mǎ sī tiān jiàn míng.
马嘶天渐明。
qiān lín fēng yè chì.
千林枫叶赤。
hán shì cuī dāo chǐ.
寒事催刀尺。
shù miǎo yòu xié yáng.
树杪又斜阳。
tiáo tiáo guī lù cháng.
迢迢归路长。


相关内容:

把酒赋新诗

不似刘郎韵

莫嫌彭泽令

还记笑春风

新妆相映红


相关热词搜索:西风送雨鸣庭树
热文观察...
  • 花前知是谁
    木犀开遍芙蓉老。东篱独占秋光好。还记笑春风。新妆相映红。莫嫌彭泽令。不似刘郎韵。把酒赋新诗......
  • 愁极梦频惊
    西风送雨鸣庭树。嫩寒先到孤眠处。愁极梦频惊。马嘶天渐明。千林枫叶赤。寒事催刀尺。树杪又斜阳......
  • 嫩寒先到孤眠处
    西风送雨鸣庭树。嫩寒先到孤眠处。愁极梦频惊。马嘶天渐明。千林枫叶赤。寒事催刀尺。树杪又斜阳......
  • 马嘶天渐明
    西风送雨鸣庭树。嫩寒先到孤眠处。愁极梦频惊。马嘶天渐明。千林枫叶赤。寒事催刀尺。树杪又斜阳......
  • 寒事催刀尺
    西风送雨鸣庭树。嫩寒先到孤眠处。愁极梦频惊。马嘶天渐明。千林枫叶赤。寒事催刀尺。树杪又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