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名句 >斜阳目断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_元代诗人陆留
2025-07-28

斜阳目断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

朝代:元代  
作者:陆留  
字数:4  
平仄:平平仄仄  
分类:清平乐  

【古诗内容】
斜阳目断
秋晚芦花岸。
去信来音俱散漫。
阵阵新寒惊雁。
愁将梧石描成。
寄情只为思卿。
笔下淋漓水墨,满空雨响风声。

斜阳目断翻译及注释

《清平乐 题碧梧苍石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是元代诗人陆留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斜阳西下,目光渐行渐远。
秋天的晚上,芦花在岸边飘荡。
去信和来信都散落无踪。
阵阵寒意惊动了雁群。
愁苦使梧石上描绘着忧伤的情思。
寄情于此只是为了思念您。
纸笔之间水墨淋漓,
满天空雨声风响。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晚上,夕阳斜斜地西下,让人的目光逐渐远离。诗人身处芦花飘荡的岸边,感受到了秋日的寂静和凄凉。诗中提到了去信和来信都散落无踪,暗示了诗人与他人之间的联系逐渐疏远。秋天的寒意让飞鸟们惊飞,诗人的忧愁之情也如同梧石上的描绘一般深深刻画。他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托于此,纸笔之间的描绘使得诗中的水墨意境更加丰富,满天空中回荡着雨声和风响。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傍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念之情。斜阳西下的景象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芦花岸边的描绘与秋天的寂静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中提到去信和来信都散落无踪,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交往的稀少。诗人以梧石为喻,将自己的忧愁之情描绘其中,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描述了纸笔之间的描绘,水墨淋漓的情景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满天的雨声和风响则为整个诗画增添了生动感和意境。

这首诗词通过凄凉的秋景和诗人内心的感受,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展示了元代文人对于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亲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意境,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斜阳目断拼音读音参考

qīng píng lè tí bì wú cāng shí tú shān hú wǎng míng shū tí bá juǎn bā
清平乐 题碧梧苍石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

xié yáng mù duàn.
斜阳目断。
qiū wǎn lú huā àn.
秋晚芦花岸。
qù xìn lái yīn jù sǎn màn.
去信来音俱散漫。
zhèn zhèn xīn hán jīng yàn.
阵阵新寒惊雁。
chóu jiāng wú shí miáo chéng.
愁将梧石描成。
jì qíng zhǐ wèi sī qīng.
寄情只为思卿。
bǐ xià lín lí shuǐ mò, mǎn kōng yǔ xiǎng fēng shēng.
笔下淋漓水墨,满空雨响风声。


相关内容:

夜凉桐叶声声

以记一时之感慨云

依均相思碎语

遂书於卷首

恍然如隔世事


相关热词搜索:斜阳目断
热文观察...
  • 季道陆行直题楚天云断
    来雁。可怜瘦损兰成。此友人张叔夏赠余之作也。余不能记忆,於至治元年仲夏二十四日,戏作碧梧苍......
  • 往事悠悠江水漫
    来雁。可怜瘦损兰成。此友人张叔夏赠余之作也。余不能记忆,於至治元年仲夏二十四日,戏作碧梧苍......
  • 人隔潇湘岸
    来雁。可怜瘦损兰成。此友人张叔夏赠余之作也。余不能记忆,於至治元年仲夏二十四日,戏作碧梧苍......
  • 秋晚芦花岸
    斜阳目断。秋晚芦花岸。去信来音俱散漫。阵阵新寒惊雁。愁将梧石描成。寄情只为思卿。笔下淋漓水......
  • 去信来音俱散漫
    斜阳目断。秋晚芦花岸。去信来音俱散漫。阵阵新寒惊雁。愁将梧石描成。寄情只为思卿。笔下淋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