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问渔叟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徐凝
2025-07-25

问渔叟

唐代  徐凝  

咏物  抒怀  组诗  

生事同漂梗,机心在野船。
如何临逝水,白发未忘筌。

问渔叟作者简介

徐凝,唐代(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诗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诗》录存一卷。

问渔叟翻译及注释

《问渔叟》是唐代徐凝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生事同漂梗,
机心在野船。
如何临逝水,
白发未忘筌。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渔叟的询问和思考。渔叟是指从事捕鱼的老人,徐凝通过与渔叟的对话,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应对人生的流转和无常。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渔叟的形象和内心感受。诗的开头两句“生事同漂梗,机心在野船”表达了渔叟在人世间的漂泊和无奈。他的生活像漂浮的枯木一样,没有固定的归宿,内心的机心也只能停留在孤单的野船上。这两句中的“漂梗”和“野船”形象地描绘了渔叟的境况,同时也寓意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接下来的两句“如何临逝水,白发未忘筌”则是诗人对渔叟的询问和思考。诗人询问渔叟如何面对人生即将逝去的岁月,同时表达了对渔叟智慧和经验的敬佩。渔叟虽然年老,但他并没有忘记捕鱼所用的“筌”,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他没有忘记生活的技巧和智慧。白发的渔叟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执着和对世事的洞察。

整首诗词以寥寥数语,勾勒出渔叟的形象和内心世界,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渔叟的经历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迁,他的态度和智慧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这首诗词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问渔叟拼音读音参考

wèn yú sǒu
问渔叟

shēng shì tóng piào gěng, jī xīn zài yě chuán.
生事同漂梗,机心在野船。
rú hé lín shì shuǐ, bái fà wèi wàng quán.
如何临逝水,白发未忘筌。


相关内容:

小庭寒夜寄梦得

赠薛涛(见张为主客图)

自鄂渚至河南将归江外留辞侍郎

边思

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蛮入西川后
    守隘一夫何处在,长桥万里只堪伤。纷纷塞外乌蛮贼,驱尽江头濯锦娘。...
  • 送罗约
    雨晴江馆柳依依,握手那堪此别离。独鹤孤琴随远旆,红亭绿酒惜分岐。月明野店闻鸡早,花暗关城匹......
  •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
    不出孤峰上,人间四十秋。视身如传舍,阅世任东流。法为因缘立,心从次第修。中宵问真偈,有住是......
  • 赠圆明上人(圆公,佛顶之最)
    远公说易长松下,龙树双经海藏中。今日导师闻佛慧,始知前路化成空。...
  • 故白岩禅师院
    能师还世名还在,空闭禅堂满院苔。花树不随人寂寞,数枝犹自出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