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卫尉邵少卿挽词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3

卫尉邵少卿挽词二首

宋代  梅尧臣  

位至九卿亚,年过七十春。
桐乡归葬日,棠树去思人。
雾里开蒿隧,原边起石麟。
地遥徒有泪,洒向北风频。

卫尉邵少卿挽词二首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卫尉邵少卿挽词二首翻译及注释

《卫尉邵少卿挽词二首》是宋代梅尧臣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首篇:
位至九卿亚,年过七十春。
桐乡归葬日,棠树去思人。
雾里开蒿隧,原边起石麟。
地遥徒有泪,洒向北风频。

次篇:
悲君惜子亡,感物凄风尘。
千里临伤别,孤烟满故园。
青山阻归路,白日隐边云。
何处堪归去,临风泪双痕。

诗意:
这首诗词是为了挽词(悼念逝者)而写的。诗人梅尧臣以悼念卫尉邵少卿为主题,表达了对逝去的人和逝去的时光的思念之情。

赏析:
首篇诗词以邵少卿的身份和年龄为开头,他在朝廷中位居九卿之一,年龄已经过七十个春天。接着描述了邵少卿归葬的日子,诗中的桐乡指的是邵少卿故乡的地方,他的离世使得棠树也变得忧思。雾中的蒿隧和原野上升起的石麟(传说中的神兽)都成为了表达诗人内心悲伤的象征。诗人感叹地说明了自己的泪水虽然洒在遥远的地方,但仍频频受北风吹拂,流淌不止。

次篇诗词表达了诗人对邵少卿的悲痛之情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人以君主对臣子的爱护之情来比喻自己对邵少卿的怀念和痛惜之情。他离开故园千里之遥,孤烟笼罩着他的故园,寓意着失去了亲人的悲伤。青山挡住了回归的路,白日隐没在边境的云雾中,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遗憾。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眷恋和对归去之处的迷茫,泪水在风中流淌,留下了双重痕迹。

这首诗词通过对逝去的人和逝去的时光的思念之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逆转的感叹,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思。同时,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情感的交融,增强了诗词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无奈。

卫尉邵少卿挽词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wèi wèi shào shǎo qīng wǎn cí èr shǒu
卫尉邵少卿挽词二首

wèi zhì jiǔ qīng yà, nián guò qī shí chūn.
位至九卿亚,年过七十春。
tóng xiāng guī zàng rì, táng shù qù sī rén.
桐乡归葬日,棠树去思人。
wù lǐ kāi hāo suì, yuán biān qǐ shí lín.
雾里开蒿隧,原边起石麟。
dì yáo tú yǒu lèi, sǎ xiàng běi fēng pín.
地遥徒有泪,洒向北风频。


相关内容:

王原叔内翰宅观山水园

王几道罢磁州遗澄泥古瓦二砚

王氏昆仲归宁

万表臣报山傍有重梅花叶又繁诸君往观之


相关热词搜索:二首挽词
热文观察...
  • 望夫石
    征骨化为尘,柔肌化为石。高山共苍苍,临水望脉脉。青云卷为发,缺月低照额。千古遗恨深,终不见......
  • 送胡胡官知潮州
    自昔揭阳郡,刺史惟韩侯。韩侯初来时,问吏泷水头。到官谕鳄鱼,夜失风雨湫。乃知抱正直,异类尚......
  • 送河北转运使陈修撰学士
    河隍多宿兵,兵食固所须。幸时不战斗,畜养安可无。古兴十万师,七十万家辍耕锄。今来岁调饷,且......
  • 卫尉邵少卿挽词二首
    买得吴门宅,归来自种花。春风未歌彻,东岱已魂赊。昔作千年调,今为一日嗟。人将镌美德,磨石取......
  • 送江西转运冯广渊学士
    五月江南行,南风江恶溯。乘潮虽有信,不过湓城去。船经香炉峰,峰前须暂住。三年少尹劳,始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