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题竹石牧牛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黄庭坚
2025-07-23

题竹石牧牛

宋代  黄庭坚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尚可,牛残斗我竹。

题竹石牧牛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题竹石牧牛翻译及注释

《题竹石牧牛》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野次小峥嵘,
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箠,
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
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尚可,
牛残斗我竹。

诗意:
这首诗以竹石和牧牛为主题,通过描绘竹石与牛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竹石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深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首句“野次小峥嵘”,描绘了山野间起伏的小路,给人一种自然朴实的感觉。接着,“幽篁相倚绿”,描述了一片幽静的竹林,绿色映衬下更加雅致,给人温馨宁静的感受。

下文提到“阿童三尺箠”,阿童指的是小孩,三尺箠是一种用来驱赶牲畜的短棍。这里描绘了一个小孩用短棍赶牛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农村生活的一幕。

接着是“御此老觳觫”,觳觫是指老人因年老体衰而颤抖的样子。这句表达了老人驱赶牛的艰辛和无奈,以及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

诗的下半部分,“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残斗我竹。”表达了作者对竹石的喜爱和保护之情。作者希望不要让牛用角去磨擦竹石,因为竹子是易碎的,而牛的角却很坚硬,如果牛用角去磨擦竹石,可能会导致竹子被损坏。这里可理解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和保护,以及对坚韧与柔弱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的表达,勾勒出了自然中的平凡场景,传递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命脆弱性与坚韧性的思考。这种融合了自然、人物和情感的描绘,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意境和情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空间。

题竹石牧牛拼音读音参考

tí zhú shí mù niú
题竹石牧牛

yě cì xiǎo zhēng róng, yōu huáng xiāng yǐ lǜ.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ā tóng sān chǐ chuí, yù cǐ lǎo hú sù.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shí wú shén ài zhī, wù qiǎn niú lì jiǎo.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niú lì jiǎo shàng kě, niú cán dòu wǒ zhú.
牛砺角尚可,牛残斗我竹。


相关内容:

古乐府白紵四时歌

古乐府白紵四时歌

古乐府白紵四时歌

次韵石七三六言七首

次韵石七三六言七首


相关热词搜索:竹石牧牛
热文观察...
  • 古乐府白紵四时歌
    络纬惊秋鸣唧唧,美人停灯中夜织。回文中有白头吟,人生难得相知心。少年志愿不成就,故年主人且......
  • 次韵寅庵四首
    四时说尽庵前事,寄远如开水墨图。略有生涯如谷口,非无卜肆在成都。旁篱榛栗供宾客,满眼云山奉......
  • 次韵寅庵四首
    兄作新庵接旧居,一原风物萃庭隅。陆机招隐方传洛,张翰思归正在吴。五斗折腰惭仆妾,几年合眼梦......
  • 次韵寅庵四首
    大若塘边擉网鱼,小桃源口带经锄。诗催孺子成鸡栅,茶约邻翁掘芋区。苦楝狂风寒彻骨,黄梅细雨润......
  • 次韵寅庵四首
    未怪穷山寂寞居,此情常与世情疏。谁家生计无闲地,太半归来已白须。不用看云眠永日,会思临水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