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题滕学士九华山书堂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3

题滕学士九华山书堂

宋代  梅尧臣  

处山方畏浅,曾慕结深庐。
要与云峰近,宁将野客疏。
涧苗来入俎,林鸟或窥书。
何事轻兹乐,而从出塞车。

题滕学士九华山书堂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题滕学士九华山书堂翻译及注释

《题滕学士九华山书堂》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处山方畏浅,曾慕结深庐。
要与云峰近,宁将野客疏。
涧苗来入俎,林鸟或窥书。
何事轻兹乐,而从出塞车。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滕学士在九华山书堂的境界和心境。诗人认为自己在山中修行的境地还不够深,曾经向往过更深的庐山修行之地。他渴望与云峰相近,而不愿与世俗的野客疏离。清凉的溪涧中,有人来采摘山中的苗草作为供品,林中的鸟儿也或许偷窥着书籍。诗人思考着,为何轻易舍弃了这种宁静和快乐,选择了离开这个山中的书堂,踏上了出塞的旅程。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山中书堂的思考和抉择。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于境地不够深的遗憾,以及对于离开这个宁静环境的犹豫和迷惘。他对于与世俗的疏离态度的表达,体现了对于内心深处的追求和修行的渴望。诗词最后的反问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选择的思考和困惑,以及对于离开山中书堂的决定是否正确的质疑。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自然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山中书堂的思考和内心的纷繁。它以平实的诗风,传达了对于修行境地的渴望和对于离开的疑虑,反映了诗人面对人生抉择时的内心挣扎和思考。

题滕学士九华山书堂拼音读音参考

tí téng xué shì jiǔ huà shān shū táng
题滕学士九华山书堂

chù shān fāng wèi qiǎn, céng mù jié shēn lú.
处山方畏浅,曾慕结深庐。
yào yǔ yún fēng jìn, níng jiāng yě kè shū.
要与云峰近,宁将野客疏。
jiàn miáo lái rù zǔ, lín niǎo huò kuī shū.
涧苗来入俎,林鸟或窥书。
hé shì qīng zī lè, ér cóng chū sài chē.
何事轻兹乐,而从出塞车。


相关内容:

题译经院同文轩

题满公僧录西明轩

题腊药

题姑苏邵氏园居

淘渠


相关热词搜索:九华山书堂学士
热文观察...
  • 田家屋上壶
    修蔓屋头缀,大壶檐外重。霜乾叶犹苦,风断根未移。收挂烟突近,开充酒具迟。贱生无所用,会有千......
  • 铁獭
    朝乘铁獭上青山,最滑春苔乱石间。出入白云胜蜡屐,玉骢虽贵未应闲。...
  • 听文都知吹箫
    虞舜已去苍梧野,秦女骖鸾无复下。箫管人间不解传,帝乐部中能亦寡。欲买小鬟试教之,教坊供奉谁......
  • 同道损世则元辅游西湖於卞氏借双鹤以观
    塘蒲荫绿水,菡萏艳修渚。想像华亭野,但欠鸣鹤侣。同来三四人,趣向颇相与。思见此清禽,无能觌......
  • 同谢师厚宿胥氏书斋闻鼠其患之
    灯青人已眠,饥鼠稍出穴。掀翻盘盂响,惊聒梦寐辍。唯愁几砚扑,又恐架书啮。痴儿效猫鸣,此计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