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题故元少尹集后二首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7-21

题故元少尹集后二首

唐代  白居易  

黄壤讵知我,白头徒忆君。
唯将老年泪,一洒故人文。
遗文三十轴,轴轴金玉声。
龙门原上土,埋骨不埋名。

题故元少尹集后二首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题故元少尹集后二首翻译及注释

《题故元少尹集后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黄土何曾知晓我,
白发只能怀念君。
只愿将老年的泪水,
洒在故友的文集上。
留下的文稿有三十卷,
每一卷都闪烁着金玉般的光辉。
我埋葬在龙门原上的身体,
却无法埋葬我的名字。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白居易对故友的思念和对自身老去的感叹。诗人认为黄土大地是无法理解他的内心世界的,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到对故友的思念之情。诗人希望能够将自己老年时的泪水洒在故友的文集上,以表达对友情的深挚感受。文集中留下的每一篇都闪耀着宝贵的光彩,代表着诗人与故友之间深厚的情谊。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被人记住,即使他的身体埋葬在龙门原上,但他的名声将永远流传。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白居易对友情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黄土和白发的描写,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不可逆转的老去过程。他将老年时的泪水洒在故友的文集上,是希望以此纪念和珍惜与故友之间的情谊。文集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被诗人视为金玉般的珍宝,象征着友情的珍贵和重要性。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名声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流传下去,即使他本人已经离世。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的描绘,诗人引发了读者对友情、人生和名声等主题的思考。这首诗词展现了白居易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对生命意义的思索,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唐代伟大诗人的才华和洞察力。

题故元少尹集后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tí gù yuán shǎo yǐn jí hòu èr shǒu
题故元少尹集后二首

huáng rǎng jù zhī wǒ, bái tóu tú yì jūn.
黄壤讵知我,白头徒忆君。
wéi jiāng lǎo nián lèi, yī sǎ gù rén wén.
唯将老年泪,一洒故人文。
yí wén sān shí zhóu, zhóu zhóu jīn yù shēng.
遗文三十轴,轴轴金玉声。
lóng mén yuán shàng tǔ, mái gǔ bù mái míng.
龙门原上土,埋骨不埋名。


相关内容:

晚归府

寄两银榼与裴侍郎,因题两绝句

早春同刘郎中寄宣武令狐相公

白莲池泛舟

答次休上人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寄乐天
    贤愚类相交,人情之大率。然自古今来,几人号胶漆。近闻屈指数,元某与白乙。旁爱及弟兄,中权避......
  • 想东游五十韵
    海内时无事,江南岁有秋。生民皆乐业,地主尽贤侯。郊静销戎马,城高逼斗牛。平河七百里,沃壤二......
  • 劝欢
    火急欢娱慎勿迟,眼看老病悔难追。尊前花下歌筵里,会有求来不得时。...
  • 答微之见寄(时在郡楼对雪)
    可怜风景浙东西,先数馀杭次会稽。禹庙未胜天竺寺,钱湖不羡若耶溪。摆尘野鹤春毛暖,拍水沙鸥湿......
  • 题报恩寺
    好是清凉地,都无系绊身。晚晴宜野寺,秋景属闲人。净石堪敷坐,寒泉可濯巾。自惭容鬓上,犹带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