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天台书事十三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曹勋
2025-07-21

天台书事十三首

宋代  曹勋  

饭了从容古寺前,杖藜闲倚听清泉。
因看一则邻僧话,揽却老夫中夜眠。

天台书事十三首作者简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天台书事十三首翻译及注释

《天台书事十三首》是宋代曹勋创作的一组诗词作品。以下是对该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饭了从容古寺前,
杖藜闲倚听清泉。
因看一则邻僧话,
揽却老夫中夜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天台山古寺前的闲适境界。诗人从容地进餐完毕后,来到古寺前,手持拐杖,背着藜杖,静静地倚在一旁,聆听着悦耳的清泉声。

接下来,诗人因为听到了一个邻近的僧人的谈话,引发了他的思考。这则邻僧的话语或许是关于佛法、人生哲理或禅宗修行的内容,使得诗人深感启发。他被那个话题所吸引,思考其中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加深了他对生命和世界的思索。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思考的过程中,将白天的安寝揽却一旁,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深夜,无法入眠。这种对思考和探索的投入,使他不再困扰于夜晚的安眠,而是把时间用在了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在古寺前的闲适景象,以及他在听到邻僧谈话后的思考与感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和对禅宗修行的热爱。它展现了诗人在宁静与思索中寻找内心平静和智慧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佛教文化和禅宗思想的关注和崇尚。

天台书事十三首拼音读音参考

tiān tāi shū shì shí sān shǒu
天台书事十三首

fàn le cóng róng gǔ sì qián, zhàng lí xián yǐ tīng qīng quán.
饭了从容古寺前,杖藜闲倚听清泉。
yīn kàn yī zé lín sēng huà, lǎn què lǎo fū zhōng yè mián.
因看一则邻僧话,揽却老夫中夜眠。


相关内容:

游玉隆宫四

天台书事十三首

天台书事十三首

天台书事十三首

天台书事十三首


相关热词搜索:天台十三
热文观察...
  • 游玉隆宫四
    由晋神功竦八荒,抑奸扶运焕天章。中原正苦鲸鲵毒,应为苍生淬剑铓。...
  • 游玉隆宫四
    至日栖栖水竹村,晚寻净舍拂征尘。梅花未见临清浅,已有鸣鸠唤早春。...
  • 游玉隆宫四
    至日西山道路长,逍遥暂喜息奔忙。无人共饮山村酒,只对清虚一炷香。...
  • 立春
    初信车风入彩幡,自挑雪荠饤春盘。土牛又送一年老,野鹤不知三迳寒。筋力尚堪耕绿野,□毛并欲挂......
  • 战城南
    相骑方侵掠,临淮厉虎兵。三麾俱至地,一战破思明。令下秋霜肃,威行草木惊。岂但全孤垒,能令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