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踏莎行(中秋)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陈著
2025-07-24

踏莎行(中秋)

宋代  陈著  

踏莎行  

豆雨空晴,桂花风静。
碧虚飞上圆明镜。
谁能唤起秃翁吟,祗应笑得嫦娥醒。
可奈良宵,不堪残境。
强拚一醉偷光景。
夜凉渐搅雪霜心,昏眵犹认山河影。

踏莎行(中秋)作者简介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踏莎行(中秋)翻译及注释

《踏莎行(中秋)》是一首宋代陈著所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豆雨空晴,桂花风静。
碧虚飞上圆明镜。
谁能唤起秃翁吟,祇应笑得嫦娥醒。
可奈良宵,不堪残境。
强拚一醉偷光景。
夜凉渐搅雪霜心,昏眵犹认山河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中秋夜晚的景象,传达了作者对中秋节的情感和主题。

诗的开篇,“豆雨空晴,桂花风静”,描绘了豆雨过后的天空晴朗,桂花散发着幽香,风也变得宁静。这种描写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暗示着中秋节的祥和和喜庆。

接下来的两句,“碧虚飞上圆明镜。谁能唤起秃翁吟,祇应笑得嫦娥醒。”则是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中秋传说的联想。碧虚指的是天空,圆明镜则象征中秋的圆月。秃翁是指嫦娥的丈夫后羿,这里用来象征中秋月亮的形象。诗中说有谁能够唤起秃翁(后羿)的吟唱,这样嫦娥(月亮)才会苏醒。这对传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引用,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接下来的两句,“可奈良宵,不堪残境。强拚一醉偷光景。”表达了作者对于中秋夜晚景象的感慨。奈良指的是遥远的地方,形容中秋夜晚的景色遥远而辽阔,但又不堪一看。作者决心要醉心于中秋之夜的美景,尽情享受这一刻,因为这样的美景很容易逝去。

最后的两句,“夜凉渐搅雪霜心,昏眵犹认山河影。”描绘了夜晚的凉意逐渐侵袭人的内心,也使得视线昏暗,山河的影象也变得模糊。这种描写传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美好瞬间的感慨,同时也展示了中秋夜晚的幽静和迷离之美。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中秋夜晚的景色和情感,以及对传说和寓言的引用,展示了作者对中秋节的思考和感慨。同时,通过对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瞬间的流逝的描绘,也传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的主题。

踏莎行(中秋)拼音读音参考

tà suō xíng zhōng qiū
踏莎行(中秋)

dòu yǔ kōng qíng, guì huā fēng jìng.
豆雨空晴,桂花风静。
bì xū fēi shàng yuán míng jìng.
碧虚飞上圆明镜。
shuí néng huàn qǐ tū wēng yín, zhī yīng xiào dé cháng é xǐng.
谁能唤起秃翁吟,祗应笑得嫦娥醒。
kě nài liáng xiāo, bù kān cán jìng.
可奈良宵,不堪残境。
qiáng pàn yī zuì tōu guāng jǐng.
强拚一醉偷光景。
yè liáng jiàn jiǎo xuě shuāng xīn, hūn chī yóu rèn shān hé yǐng.
夜凉渐搅雪霜心,昏眵犹认山河影。


相关内容:

谒金门

烛影摇红(寿元实通判母)

宝鼎现(代邑士送韩君美经历)

绮罗香

念奴娇(寿姚橘州)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菩萨蛮
    银城远枕清江曲。汀洲老尽蒹葭绿。君上木兰舟。妾愁双凤楼。角声何处发。月浸溪桥雪。独自倚阑看......
  • 齐天乐
    客愁都在斜阳外,凭阑桂香吹晚。乱叶蝉哀,寒汀鹭泊,离绪并刀难翦。牙屏半掩。渐尘扑冰纨,浪收......
  • 春声碎(南浦送别自度腔)
    津馆贮轻寒,脉脉离情如水。东风不管,垂杨无力,总雨颦烟寐。栏干外。怕春燕掠天,疏鼓叠、春声......
  • 浪淘沙(大风作)
    卷海海翻杯。倾动蓬莱。似嫌到处马头埃。雨洗御街流到我,吹向潮回。寒似雪天梅。安石榴开。绣衾......
  • 绮罗香
    霁晓楼台,斜阳渡口,凉腋新声初到。占断清阴,随意自成宫调。看取次、颤引薰风,想无奈、露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