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踏莎行(春日有感)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辛弃疾
2025-07-19

踏莎行(春日有感)

宋代  辛弃疾  

踏莎行  

萱草斋阶,芭蕉弄叶。
乱红点点团香蝶。
过墙一阵海棠风,隔帘几处梨花雪。
愁满芳心,酒潮红颊。
年年此际伤离别。
不妨横管小楼中,夜阑吹断千山月。

踏莎行(春日有感)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踏莎行(春日有感)翻译及注释

《踏莎行(春日有感)》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走在萱草斋的阶梯上,踩碎了芭蕉树上的叶子。
纷纷扬扬的红色点缀,像一团香蝶。
墙外吹来一阵海棠花的风,帘子后几处落下梨花的雪。
心中充满忧愁,酒意使脸颊泛红。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让人伤感离别。
不妨坐在小楼中,吹破千山之间的月色。

诗意:
这首诗以春日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春天时的感慨和情绪。萱草斋、芭蕉、海棠花和梨花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繁华,但也带有离别的忧伤。诗人在芳心中感到忧愁,醉意让他的脸颊泛红,他在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感到离别之苦。然而,诗人并不消极沉郁,而是选择在小楼中吹断千山之间的月色,表达了他对自己处境的豁达和积极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春景的方式,表达了辛弃疾对离别和人生变迁的感叹。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生动地刻画了春日的美景,如萱草斋、芭蕉、海棠花和梨花等,使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人以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为线索,抒发了对离别和时光流转的思考和感慨。尽管诗中存在忧愁和离别之情,但诗人通过选择吹断千山之间的月色,表达了他的豁达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感受的交融,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魅力。

踏莎行(春日有感)拼音读音参考

tà suō xíng chūn rì yǒu gǎn
踏莎行(春日有感)

xuān cǎo zhāi jiē, bā jiāo nòng yè.
萱草斋阶,芭蕉弄叶。
luàn hóng diǎn diǎn tuán xiāng dié.
乱红点点团香蝶。
guò qiáng yī zhèn hǎi táng fēng, gé lián jǐ chù lí huā xuě.
过墙一阵海棠风,隔帘几处梨花雪。
chóu mǎn fāng xīn, jiǔ cháo hóng jiá.
愁满芳心,酒潮红颊。
nián nián cǐ jì shāng lí bié.
年年此际伤离别。
bù fáng héng guǎn xiǎo lóu zhōng, yè lán chuī duàn qiān shān yuè.
不妨横管小楼中,夜阑吹断千山月。


相关内容:

鹧鸪天(和赵晋臣敷文韵)

木兰花慢(题广文克明菊隐)

朝中措(为人寿)

谒金门(杏花)

乌夜啼(醉枕不能寐)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木兰花慢(题上饶郡圃翠微楼)
    旧时楼上客,爱把酒、向南山。笑白发如今,天教放浪,来往其间。登楼更谁念我,却回头、西北望层......
  • 浣溪沙
    闲倚前荣小扇车。晚妆无力亸云鸦。凝情香落一庭花。笑挽清风归玉枕,懒随缺月傍窗纱。羞红两脸上......
  • 鹧鸪天
    木落江空又一秋。天寒几日不登楼。红绡帐里橙犹在,青琐窗深菊未收。新画阁,小书舟。篆烟熏得晚......
  • 菩萨蛮(访江东外家作)
    画桥拍拍春江绿。行人正在春江曲。花润接平川。有人花底眠。东风元自好。只怕催花老。安得万垂杨......
  • 水调歌头
    一笛起城角,吹破小梅愁。东风犹未,谁遣春信到吾州。闻得东来千骑,鼓舞儿童竹马,和气与空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