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台头寺愿上人院古松…与赵八员外、裴十补阙同赋之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皇甫冉
2025-07-19

台头寺愿上人院古松…与赵八员外、裴十补阙同赋之

唐代  皇甫冉  

细草亦全高,秋毫乍堪比。
及至干霄日,何人复居此。

台头寺愿上人院古松…与赵八员外、裴十补阙同赋之作者简介

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台头寺愿上人院古松…与赵八员外、裴十补阙同赋之翻译及注释

台头寺愿上人院古松,东与赵八员外、裴十补阙同赋之

细草亦全高,秋毫乍堪比。
及至干霄日,何人复居此。

诗词中文译文:
台头寺的愿上人院里有一棵古老的松树,我和赵八员外、裴十补阙一起写了这首诗。

细小的草也长得很高,秋毫细小而又美丽。
等到天空的日光普照下来,还有谁会再住在这里呢?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静宁谧的景象。诗人在台头寺的愿上人院里,看到一棵古老的松树,被它的高大和独特之处所吸引。诗人与赵八员外、裴十补阙一起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这棵松树的赞美之情。

诗人以细草高耸、秋毫细小来形容松树的壮丽和美丽,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最后,诗人提问,当干霄的阳光照耀下来时,是否还有人会选择居住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含蓄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感和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细草、秋毫和古松树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壮丽和美丽的赞美之情。

诗人以松树为象征,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珍视之情。诗人通过提问,进一步引发读者对大自然与人类生活方式的思考。

整首诗意境高远,给人以宁静、深思的感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展示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深思。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从而引发对自然与人类生活的思考。

台头寺愿上人院古松…与赵八员外、裴十补阙同赋之拼音读音参考

tái tóu sì yuàn shàng rén yuàn gǔ sōng yǔ zhào bā yuán wài péi shí bǔ quē tóng fù zhī
台头寺愿上人院古松…与赵八员外、裴十补阙同赋之

xì cǎo yì quán gāo, qiū háo zhà kān bǐ.
细草亦全高,秋毫乍堪比。
jí zhì gàn xiāo rì, hé rén fù jū cǐ.
及至干霄日,何人复居此。


相关内容:

题高云客舍

鲁山送别(一作刘长卿诗)

寄刘方平大谷田家

送云阳少府(得归字)

酬权器


相关热词搜索:台头古松员外上人赵八
热文观察...
  • 渔子沟寄赵员外裴补阙
    欲逐淮潮上,暂停渔子沟。相望知不见,终是屡回头。...
  • 送崔使君赴寿州(一作刘长卿诗)
    列郡专城分国忧,彤幨皂盖古诸侯。仲华遇主年犹少,公瑾论兵位已酬。草色青青宜建隼,蝉声处处杂......
  • 送谢十二判官
    四牡驱驰千里馀,越山稠叠海林疏。不辞终日离家远,应为刘公一纸书。...
  • 送处州裴使君赴京
    使君朝北阙,车骑发东方。别喜天书召,宁忧地脉长。山行朝复夕,水宿露为霜。秋草连秦塞,孤帆落......
  • 送袁郎中破贼北归
    优诏亲贤时独稀,中途紫绂换征衣。黄香省闼登朝去,杨仆楼船振旅归。万里长闻随战角,十年不得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