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诉衷情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吴潜
2025-07-22

诉衷情

宋代  吴潜  

诉衷情  

几回相见见还休。
说著泪双流。
又听画角鸣咽,都和作、一团愁。
云似絮,月如钩。
忆凭楼。
蕙兰情性,梅竹精神,长在心头。

诉衷情作者简介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诉衷情翻译及注释

《诉衷情》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吴潜。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几回相见见还休。
说著泪双流。
又听画角鸣咽,
都和作、一团愁。
云似絮,月如钩。
忆凭楼。
蕙兰情性,梅竹精神,
长在心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情。他曾多次相见,但每次仍要分别。他说话时眼泪两行流淌。他又听到画角悲切地响起,与他心中的忧愁融为一体。云像絮,月亮像钩。他回忆起曾在楼上凭栏远望的情景。蕙兰的情感和梅竹的精神都在他心头长久存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描绘云像絮、月亮像钩等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痛苦和思念的情感。诗人的泪水和画角的声音相互呼应,增强了诗词的悲情氛围。最后两句表达了蕙兰的情感和梅竹的精神在诗人心中的深刻印象,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坚韧和追求美好的精神。

整首诗以简练而抒情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表达了对别离和思念的痛苦,同时展现了对美好情感和精神追求的向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感受,触动了读者的情感共鸣,使人们对于生活中的离别和思念产生共鸣和反思。

诉衷情拼音读音参考

sù zhōng qíng
诉衷情

jǐ huí xiāng jiàn jiàn hái xiū.
几回相见见还休。
shuō zhe lèi shuāng liú.
说著泪双流。
yòu tīng huà jiǎo míng yàn, dōu hé zuò yī tuán chóu.
又听画角鸣咽,都和作、一团愁。
yún shì xù, yuè rú gōu.
云似絮,月如钩。
yì píng lóu.
忆凭楼。
huì lán qíng xìng, méi zhú jīng shén, zhǎng zài xīn tóu.
蕙兰情性,梅竹精神,长在心头。


相关内容:

醉蓬莱(丙午寿八窗叔)

谒金门(和韵赋茶)

醉蓬莱(乙酉寿蜀帅)

天仙子(舟行阻风)

玉烛新(和方时父,并怀孙季蕃)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念奴娇(戏和仲殊已未四月二十七日)
    午飙褪暑,向绿阴深处,引杯孤酌。啼鸟一声庭院悄,日影偷移朱箔。杏落金丸,荷抽碧_,景物挨排......
  • 菩萨蛮
    纳红销翠春风里。精神一撮金莲底。不是睡杨妃。绿珠娇小儿。一般娇绝处。半带疏疏雨。不解吐繁香......
  • 贺新郎
    嘉禾,歌颂多矣,此独创见,小词纪之 草色庭前绿。掩重门、国香伴我,画帘幽独。无奈薰风吹绿绮,......
  • 水调歌头(开庆己未秋社维舟逸老堂口占)
    倚舵秋江浒,明日征帆轻。从头点检身世,百事已圆成。及第曾攀龙首,仕宦曾居鸱阁,衣锦更光荣。......
  • 满江红(己未四月九日会四明窗)
    饤饾残花,也随分、红红白白。缘底事,春才好处,又成轻别。芳草凄迷归路远,子规更叫黄昏月。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