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岁暮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7-22

岁暮

唐代  白居易  

已任时命去,亦从岁月除。
中心一调伏,外累尽空虚。
名宦意已矣,林泉计何如。
拟近东林寺,溪边结一庐。

岁暮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岁暮翻译及注释

诗词:《岁暮》

已任时命去,亦从岁月除。
中心一调伏,外累尽空虚。
名宦意已矣,林泉计何如。
拟近东林寺,溪边结一庐。

中文译文:

时光已经任命我离去,也在岁月的荏苒中消逝。
内心调适,外在的负累已经消失一空。
对于名与官的欲望已经不再追求,林泉之间的自由自在又如何呢。
我打算靠近东林寺,在溪边构建一间茅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表达了作者对名与官的追求已经消退的心态,以及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愿望。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已经“任命时命”离去,表达了对于外在的名利之争已经不再追求的态度。他把岁月比作一个筛子,将繁忙的世事和外在的负累随之抖落一空,只留下自己内心的安宁与调适。这种内心的调适也是对于时光去脉荏苒的接受和对于生命流转的坦然。

其次,诗人将对于名宦的欲望与林泉的自由对比起来,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对于名宦的追求已经失去了意义,而纯粹的林泉之间的自在生活更加可贵。因此,他打算靠近东林寺,在溪边建造一间茅舍,以实现自己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词虽然简洁,但短短几句之中却蕴含着诗人对于名利与自由的思考和抉择。通过对于时光的消逝和阅历的沉淀,诗人渐渐明白了名与利对于内心的束缚是多么虚无和空洞,而真正的自由自在生活才是人生追求的真谛。

岁暮拼音读音参考

suì mù
岁暮

yǐ rèn shí mìng qù, yì cóng suì yuè chú.
已任时命去,亦从岁月除。
zhōng xīn yī diào fú, wài lèi jǐn kōng xū.
中心一调伏,外累尽空虚。
míng huàn yì yǐ yǐ, lín quán jì hé rú.
名宦意已矣,林泉计何如。
nǐ jìn dōng lín sì, xī biān jié yī lú.
拟近东林寺,溪边结一庐。


相关内容:

弱柏院僧影堂

酬乐天秋兴见赠…莫怪独吟秋兴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天坛上境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虾蟆请客

妻初授邑号告身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忆杨十二
    去时芍药才堪赠,看却残花已度春。只为情深偏怆别,等闲相见莫相亲。...
  • 首夏
    林静蚊未生,池静蛙未鸣。景长天气好,竟日和且清。春禽馀哢在,夏木新阴成。兀尔水边坐,翛然桥......
  • 答崔十八
    劳将白叟比黄公,今古由来事不同。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中。...
  • 偶作
    红杏初生叶,青梅已缀枝。阑珊花落后,寂寞酒醒时。坐闷低眉久,行慵举足迟。少年君莫怪,头白自......
  • 李卢二中丞各创山居俱夸胜绝然去城稍远…聊戏二君
    龙门苍石壁,浥涧碧潭水。各在一山隅,迢遥几十里。清镜碧屏风,惜哉信为美。爱而不得见,亦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