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送仲文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18

送仲文

宋代  梅尧臣  

三年不出户,孝行闾井闻。
近俗遂知化,岂非由所薰。
御琴趋国门,何必长守坟。
美哉若君子,忠可移於君。

送仲文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送仲文翻译及注释

《送仲文》是宋代梅尧臣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年不出户,孝行闾井闻。
近俗遂知化,岂非由所薰。
御琴趋国门,何必长守坟。
美哉若君子,忠可移於君。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仲文的送别之情。诗人梅尧臣在诗中赞美了仲文的孝行和品德,并表达了对他的赞赏和祝福。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仲文的敬佩和祝福之情。首先,诗人提到仲文三年不出户,却能以孝行感动闾井之人。这表明仲文的孝行之美已经传遍了乡里,近邻们都对他的品德赞赏有加。接着,诗人认为这种美德的传播并非偶然,而是因为仲文自身的修养和影响力。他的言行举止使得人们认识到近俗之中也有可以效仿的榜样。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御琴趋国门的比喻,表达了对仲文的期望。他认为仲文不必长久守在家乡,而应该积极地投身于国家的事业中。最后,诗人称赞仲文的品德高尚,认为他的忠诚可以传递给君主,表达了对仲文忠诚和高尚品德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仲文的赞美和祝福,表达了对孝行和高尚品德的推崇,同时也传递了对仲文积极进取的期望。

送仲文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zhòng wén
送仲文

sān nián bù chū hù, xiào xíng lǘ jǐng wén.
三年不出户,孝行闾井闻。
jìn sú suì zhī huà, qǐ fēi yóu suǒ xūn.
近俗遂知化,岂非由所薰。
yù qín qū guó mén, hé bì zhǎng shǒu fén.
御琴趋国门,何必长守坟。
měi zāi ruò jūn zǐ, zhōng kě yí yú jūn.
美哉若君子,忠可移於君。


相关内容:

送张唐民

送赵谏议知徐州

送张遂州

送曾子固苏轼

送玉汝


相关热词搜索:仲文
热文观察...
  • 送仲和师归雪窦兼简颖禅师
    野钵归松下,将亲闻道师。风沙不堪寄,霜笴自相宜。...
  • 邃隐堂
    大梁车马地,尘土飞百尺。贤愚走其间,朝幕不见迹。北望天波门,垣垣宗室宅。宗室令不孙,爱书轻......
  • 孙太祝亳州签判
    微风起船尾,雨气生日脚。不愁春路泥,正泛春波乐。顺去疾鸟飞,问程殊我度。才名留守家,更入尚......
  • 桫椤树
    桫椤古树常占岁,在昔曾看北海碑。今日四方俱大稔,不知荣悴向何枝。...
  • 题刘道士奉真亭
    降真沈水生炉烟,扣齿晓漱华池泉。心存昆阆未可到,夜瞻北斗何联联。顾兹虚室如有迟,一草一石幽......